第五百三十三章 禮待謝氏的真正目的(1 / 2)

漢高祖劉邦在他登基稱帝的第十一年曾發布求賢詔,隻要有本事就都可以來投我,我能富貴之。由此可見,一個國家要想真正的富強,人才是多麼重要。

說道選吏,那就不是得不說掌握著教育資源的世家,因為壟斷的關係,朝廷不得不從他們中挑選官吏,即使有了科舉製度也是一樣。畢竟這不是種地,多少得懂得一些治國安邦的道理吧,總不能讓目不識丁的人來充任各級官員,真要那樣還不亂套了。

而說道天下世族,在目前來說最弱的一枝就要說到江左世族了,自東晉以後,宋齊梁陳四朝皆是偏安一隅的小朝廷,絲毫無進取之心一統天下,所以也就有了江左世族無功臣這一說法。

當然了,這種不思進取政治體製也是他們刻意營造的結果,宋齊梁陳四朝皇室中隻有陳氏不是士族。四朝之建立政權及治國施政,也無不倚重士族、優借士族。宋以後雖然已不是“王與馬共天下”,世家大族與皇室共安的局麵,但四朝之建立同樣要依賴士族的支持。

四朝在奪取皇位時,都曾有一批親信謀臣和武將為其出謀劃策、衝鋒陷陣,而這些人雖不出於第一流高門,但仍屬於次門士族。如劉裕之有劉穆之、徐羨之、檀道濟、沈林子等。蕭道成之有崔祖思、劉善明、王敬則、垣崇祖等。蕭衍之有沈約、範雲、王茂、曹景宗等。

所以自東晉到南陳滅亡前,江左世族整整狂歡了五個朝代,一直到楊廣率軍南征平滅陳叔寶才結束了這種特殊的政治體係。大業年間,先後割據江南的蕭銑、杜伏威、李子通、林士弘、輔公祏等人都是江左世族推出來的代理人,其目的就是為了保證他們在戰亂時期的利益不受到侵害。

大唐立國以後,他們見李家在中原頻頻得手,勢力一天天的做大,所以就暗中派人來朝表示臣服,李孝恭平南的時候,戰事進展的如此之順利,除了他和李靖的軍事才能外,江左世族也是出力頗多的。

東宮-明德殿,李承乾和兩位白發的老翁有說有笑的聊著,這兩位老頭兒一位是謝氏的家主謝舫和道長謝弘。李承乾和謝弘有過一麵之緣,當年在終南山請謝映登的時候,這個老頭兒就是當事人之一,對於這個慈眉善麵的老道士,李承乾印象好極了。

這次皇帝派遣太子調解蕭、謝兩家之間的爭端本就天大的恩惠,現在事情圓滿解決了,不來道謝可就太失禮了。朝廷有嚴格的覲見製度,長安也不是江南,沒有熟人引薦進東宮的事想也不要想。

本來,謝舫是想找本家侄子謝映登的,他是東宮的心腹,自貞觀初就跟隨他太子身邊效力了,這些年也立下頗多的功勞,在太子那麵子絕對是有的。可不巧的很,謝映登移駐鬆州,眼下並不在長安,無奈之下才找了和太子有一麵之緣的謝弘。

“謝家主,對於江左世族,陛下是十分看重的,他呢,國事繁重,沒法親自接見你們,所以特意命孤轉達他對江左世族的關心。武德初,諸族對朝廷的貢獻,李家是不會忘的,陛下這次特旨三十名七品以下官員告身給諸族,就是為了酬勞你們的往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