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你知道聖人的名諱嗎?(1 / 2)

臣子之間的博弈從來都以來我往,沒誰能一直壓著誰打,換句話說都是給皇帝打工的,誰對誰真正服氣呢。官場上三起三落的事常有,為官要是不和氣,那遲早是要吃虧的。

也不知道皇帝今年是怎麼想的,竟然把魏征點為今年科舉的主考,這不僅讓李承乾詫異,更是讓滿朝的臣工都詫異。誰不知道魏征和馬周因為吃食的問題讓不少功臣和世家官員餓了整整三天,管天管地,管到人家嘴上去了。

他們倆的名聲如今可謂是爛大街了,同僚見著他們都躲著走,活脫脫地成了孤臣,讓魏征來任主考主持一屆春闈,這不是找不自在嗎?

得,等這個消息傳出去後,不少彙集長安的儒生和學子竟然出現了示威、拒考的事件,他們舉著孔子的牌位在鄭國公府麵前聚集,列舉了魏征不尊孔孟的仁恕之道,橫行朝野的諸般罪行。

他們說魏征每有芝麻綠豆大的事便百般折辱同僚,仗著皇帝的寵幸便目中與人,在朝中以強項令自居,官員們無不人人自危,多年來折在他手上的官員不計其數,有這樣的官員在朝為禍,士子們不敢入朝為官。

人活一世,草活一秋,誰能保證自己一生不犯小錯呢,即便是聖人也是不能免俗的吧,有魏征這如同獒犬的家夥看著,那這官兒不當也罷,省得讓魏征折辱聖人子弟。

知道魏征吃癟後,皇帝整整在紫宸殿樂了半天,魏征啊魏征,你總是找朕的麻煩,不管大夥兒幹什麼都順不了你的眼,這下好了吧,讓人家堵在府中了吧,活該。

你不是總把聖人的教化掛在嘴邊,標榜自己是清高的道德名士嗎?這回好了,讓聖人的子弟把你反駁了,朕倒是看看你以後還怎麼進諫。

笑歸笑,樂歸樂,駁回了魏征請辭主考的條陳後,李世民隨手把這件事打到麟德殿交給李承乾處置。反正科舉考試居中操持的事都是太子的活兒,不管好壞,今年的這屆都得讓魏征來作,至於怎麼解決那就不是朕考慮的事了。

對於父皇的一退六二五,李承乾隻能表示無奈,人是他選的,黑鍋還得咱背著,這當兒子就特麼的吃虧了。在此刻,李承乾的心裏產生了一種報複心理,他第一次盼望著獨孤妙音肚子的孩子快快長大,等他能辦事了,老子也享享清福,這就是當老子的特權啊!

據長孫衝說,士子們之所以有這種逆反心理都是因為前些日子被整慘了的世家大臣,他們都是文官,門下有不少學子都是要以科舉入仕的,可聽到恩師們的遭遇後,紛紛出言連安生飯都吃不得這官兒不當也罷。

隨後,又和交好的士子們這麼一傳,很短的時間內就傳遍了整個考生圈子,朝廷的宰相竟然如此的折辱聖人的子弟,這還得了,所以就有了今天這燎原之勢。

讀書人是不好得罪的,李承乾殺儒家那幾個學者的時候,有憑有據,即使誰不服氣,也隻能在心裏忍著。畢竟唐律對於謀反的界定放在那裏呢,誰求請都沒用,弄不好還引火燒身,所以說士子書生們也都背後說說罷了。可人家今天在鄭國公府鬧事卻是合理合法的,咱不能說人家為了信仰討公道犯法吧!

就在李承乾頭疼怎麼解決這樁尷尬之事,廉政部尚書竇寬卻說:“孔孟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道陰陽、立三極、謀長久,是治國理政的必循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