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通在上八寨起幺蛾子的同時,大明宮-麟德殿來了兩位不速之客,一位是泗州刺史蘇遠,另一位就是年前積功罪消回來的蘇勖,聽到二人一同在殿外求見,李承乾此刻的心情隻能用說怪不怪來形容。
蘇遠也就是蘇世長和蘇勖同為秦王府十八學士,二人又是多年至交好友,這次皇帝把蘇世長調到江源軍任長史,他接著這個機會帶著好友一同來化解當年的事也是可以理解的。
《唐律》對於謀反罪的處罰是很嚴厲的,最輕的,對於那些口陳欲反之言,心無真實之計,而無狀可尋這,一律流放兩千裏。
諸謀反及大逆者,皆斬,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絞,十五以下母女、妻妾、祖孫、兄弟、姐妹皆流放三千裏,部曲、資財、田宅並沒官。
或者,即雖謀反,詞理不能動眾,威力不足以率人者,亦皆斬,父子、母女、妻妾並留三千裏,資財不在沒限,其謀大逆者,皆絞。
最後一種也是最嚴重的,謀反罪證確認,且反形以現者,誅滅九族其部曲亦在株連之列,財資、田宅一律沒官。
這就是說將謀反罪區分成三種情況,一是反謀真實但不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的,二是謀反真實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的,第三就是假托以事,自稱謀反者,即首犯斬首或絞刑,親族家屬則不緣坐。
大唐開國的時候,武德律並沒有這樣詳細的規製,那時候隻要沾了謀反兩個字,一律族誅,斬草除根。以兄弟連坐的問題來說,舊律不管是勞師動眾,還是惡言相加,都必須連坐賜死。
貞觀後,李世民覺得這條法令太草率了,所以就作出一些改變,興師動眾能為害者,祖孫、兄弟皆連坐,惡言犯法不能為害者,祖孫、兄弟皆沒官,流放。
蘇勖本來是要被連坐的,可念及他和蘇亶及其家族交惡,加之在秦王府時多有辛勞,所以皇帝特意恩出於上,罪減一等,改斬首為流放。
蘇世長今兒來沒有別的意思,就是來為好友蘇勖來求官的,不要說蘇勖為贖前罪在張寶相軍中耽誤了那麼多年的時間,就算是他自己又怎麼樣,還不是一介小小的刺史。
別看都是秦王府潛邸出來的,可人生這際遇總是不同的,有人登台拜相、有人身死名消,也有像他一樣的默默無聞地在州府為官。這倒不是皇帝故意虧待他們這些老臣,而是中央有實權的職位攏共就那麼多,世家大族、豪門顯貴、皇親勳戚太多了,皇帝為了朝局平衡,不得不以顯位收其心,所以他們這些人也就閑下來了。
“蘇長史,你這回京沒有去兵部、吏部辦理文書不說,也沒有到江源道中軍報道,一頭就紮進東宮,這還真讓孤有點不適應啊!”,招呼著二人喝茶,李承乾笑眯眯的說著。蘇勖和當年的事無關,這個事實不僅皇帝清楚,李承乾也心知肚明,要怪的話就要怪他出身有問題。
這和當年裴寂冤枉劉文靜是一個道理,要不是碰上了李承乾,劉樹義這老小子還想入朝為官,美滋滋地在東宮作他的右庶子,做夢吧,河東裴家弄死他還是手拿把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