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貪小便宜吃大虧(1 / 2)

李世民是馬上天子,也確實是個英明之主,不用人提醒他也知道馬上得天下,不可馬上治天下的道理。而治天下首要問題是在選吏,自從登基主政以後尤其注重吏治的問題,因為隻有吏治清明了,天下的百姓才能能有好日子過。

李承乾清楚的記得,貞觀四年北伐過後官員們包庇科場舞弊的士子,案結後在大朝會他這樣說:朕終日孜孜,非但憂憐百姓,亦欲使卿等長守富貴。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常兢兢業業,以畏天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寧,自身常得歡樂。古人雲:“賢者多財損其誌,愚者多財生其過。”,此言可為深誡。

若徇私貪濁,非止壞公法,損百姓,縱事未發聞,中心豈不常懼?恐懼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豈得苟貪財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孫每懷愧恥耶?卿等宜深思此言。”

除了告誡諸臣工秉公執法的意思外,李世民另一層的意思就是先小人後君子,咱先和你們打好招呼,別等到事發了再找朕說人情,省得給朕這個皇帝扣一頂不教而誅的帽子。

以年前發生在永昌的案子為例子,自上而下定了這麼多官員死罪,又把本該流放、沒官的婦孺一並斬殺,滿朝文武竟然要沒有一個人站出來為求情,就連一向以寬厚著稱的房玄齡也沒有多說一句話,由此可見,諸臣都對皇帝反腐的事是多麼的諱莫如深。

這年剛過完,禦史大夫-馬周接到了一份小貪的檢舉信,裏麵涉及的官員是右衛將軍陳萬福,他在出城行獵,違法取驛家麩數石喂戰馬。馬周不用想也知道這是陳萬福平時囂張跋扈得罪了人導致的,要不然也不會因為這幾個錢弄到這來,這明顯是小題大做嘛。

貞觀朝鬥米僅四錢,陳萬福拿的這點東西在長安城換壺好酒都不夠,偏偏又是趕上了這麼檔口,這不是想要他死嗎?可按照朝廷的規矩,本章來了不能壓著,又正值風頭之盛,馬周不得不把這三、兩貫錢的事報到了紫宸殿。

馬周來的時候很巧,正值皇帝父子正和房玄齡、魏征等幾位重臣在看今年新鑄的《貞觀永寶》的銅錢樣本。出人意料的是殺貪官正值行頭的上的皇帝並沒有讓人去拿陳萬福,反而勃然大怒的訓斥了太子一頓。

隻見他直接將本子摔了太子,大聲嗬斥道:“驕兵悍將,這都是你帶出來的驕兵悍將,陳萬福原本就是不知惜福的,現在跟著你在西南立下戰功就更加目中無人了。今兒敢目無軍紀搶占幾鬥麩子,那明兒是不是敢強皇宮了?你看看代國公,他帶兵的時什麼時候出現過兵將搶掠的事,你再看看你,帶著的都是什麼兵。”

看到皇帝這麼生氣,進來彈劾的馬周和魏征等人都愣了起來,怎麼地,這多大的事啊,為什麼陛下發這麼大的火呢。難道是陛下因為太子的軍功太盛,生出了忌憚之心,所以想把當初魏征參魏王的故技重施,狠狠地打壓太子一番?

殿內的大臣都是人精,他們都清楚皇權爭鬥的殘酷性,皇帝能有此舉也一定是聽了朝中一些流言蜚語,哎,天家,這個種子一旦種下,那皇室之間又要掀起血雨腥風了,這下吳王和魏王該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