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九章 有些人就適合當槍用(1 / 2)

對於寧州刺史-史仁基的處置,長孫無忌和竇寬算是把魏征得罪狠了,一連好幾天都在朝上找茬,不管提出什麼諫言,他都反對,場麵弄得極其尷尬。沒辦法,他總不能朝太子撒氣去吧,誰讓他們“助紂為虐”了,火氣不散到他們身上撒到那去,老夫不能白吃老鼠肉吧!

因為有寧州被整的事在先,長孫無忌和竇寬並沒有和魏征計較太多,耗子肉都吃了,顏麵都丟盡了,還想讓那老倔驢怎麼樣,差多得了。

可話又說回來,長孫無忌和竇寬也都不是省油的等,這裏吃了虧,總得找別的地方找補一下,尤其是竇寬被皇帝罰了一年的俸祿,這不找太子想法要回來可不是他的脾氣,所以二人商量一番後就來到東宮。

聽到二人是來要精神補償的,正在喝茶的李承乾直接就碰了出來,這兩歲數不小了,咋還這麼不著調呢,隨即讓無語的他隻能賞了他們每人三年的俸祿以撫慰他們那顆“受傷”的心靈。

扯完閑篇,長孫無忌把話題又扯回到了史仁基身上:“殿下,史仁基算是好官,論能力呢,在諸刺史中也算是中上等的,可為此花費如此大的代價,是不是有些不值得!”

長孫無忌指的代價當然不是魏征,東宮的實力強勁兒,魏征就憑著他帶出來的那些清流的禦史,還不能把太子如何。交到朝廷的賦稅是從來都沒有返還的道理,更不要說三倍返還了,如今在寧州開了口子,那以後各州刺史們怎麼想。

戶部的製度是保證國家收入的法則,是維護國家運轉保證。患寡不患均行為的準則,誰知道會不會有人因為寧州的事爭相效仿。反正有堵嘴的例子擺在那裏呢,總不能隻需他寧州放火,不許大夥點燈吧,這可是法不責眾的事,而且零風險,得口就幹唄!

“舅舅,你說的對,這樣口子不能開,開了就有可能引起連鎖反應,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誰讓史仁基這個人被孤看上了呢!”

“殿下,比他能力強的,咱們東宮有的是,你為什麼如此看重他呢,是吧,趙國公!”,話畢,竇寬還想了一下長孫無忌,待他也跟著點頭後,他們都向一臉笑意的李承乾。

得,還有這兩個老油條看不穿的事呢!略微得意了一下,李承乾便將他的打算娓娓道來。讓老百姓安居樂業的條件除了吏治清明,寬刑省罰以外,最主要的就是要讓他們擁有可以刨食的土地。

以寧州為例子,宗室和勳貴們就占據了六成以上的土地,而且這還僅僅是開始,隨著年深日久,這個數字還會逐年上長。土地兼並太重的話,王朝就會毀滅,前漢的例子已經擺在那裏了,皇帝和李承乾都為此深感憂慮。

本來在建立鄠縣新城的時候,李承乾就有建一個樣板,然後再朝中提出狹鄉遷寬鄉的政策,可李世民卻怎麼都不同意。用他的話說,大唐開國時立言於貴戚世族共天下,太子是未來的皇帝,他可以和一個或者多個勳貴過不去,但他們能和天下所有的世族勳貴都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