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就是那麼簡單(1 / 2)

科舉試卷是糊名製不假,可過了幾遍篩子後,按照一以三的比例選進士,評卷子,定名單時候,其保密性就不那麼好了,所以往往在皇帝知道之前,一些相熟的官員總是能打聽一些細枝末節。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褚遂良等官員可以酌情的高一筆、低一筆,這也就是科舉的人情所在。

皇帝和李承乾對於此事都清楚,但凡是選拔官吏和考試,走人情,托門子都是不可避免的,人不能活成獨夫,當官的人也是一個道理。總不能號召所有的官吏都向魏征學習,那樣的話這個國家也就沒有人情味了,所以他們對於放水的事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就算了。

這些走人情的還好說,在學問上勉強還夠格,不像話的考官們也不敢讓他們過,因為每年皇帝和太子都會抽樣檢查一遍,這要是看出什麼問題,那一頂營私舞弊、破壞掄才大典的罪名,他們可擔待不起。

但科舉作弊那就另當別論了,這些人是毛有用的學問沒有,一心想通過便捷的方式獲得榮華富貴,有用錢買的,有打小抄的,也有找人替考的,作弊的方法可謂是層出不窮,讓人看了應接不暇、眼花了繚亂,反正隻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的。

不過,自從處理了宇文士及一家作弊的事,的確起到殺雞儆猴的作用,作弊的狀況好了很多。宇文家的那化骨龍就是傻子,都是勳貴之家,父一輩,子一輩交情,誰特麼不認識誰家的孩子,這麼明顯的替考,細心點的都能看的出來好不好。

可話又說回來了,考官們不可能認識天下所有家族的子弟,一旦他們出現替考的現象,那光憑肉眼看,就是看瞎了也整不明白啊,而內衛府查到問題就因為這個。

長安城中,凡是有消息靈通的地方,長孫衝下轄的內衛都混跡其中,同時也養了不少靠消息吃飯的“線人”。就在不久前,內衛在平康坊的暗哨和線人同時發現一個有關科舉的作弊的事。

有幾個要參加科考的士子竟然在酒後說,他們已經花一千貫請在貞觀書館混的士子當搶手來替考,而且還天衣無縫到任何主考官都看不出來的地步,保證一舉得中,這讓內衛們感到非常驚訝,經過層層上報之後才驚動了李承乾。

這個挺有意思的,在來貞觀書館的前一天,李承乾親自在考場裏轉了一圈,還沒發現什麼異常,叮囑了一番王治後,才想來看看。按常理說,不管是查案子,還是搞情報,內衛的能耐都不是獨孤睿這個紈絝子弟能比的,可看在他是自己妻弟的麵子,李承乾還是徇了一回私,讓他也跟著參與下。

可查來查去,愣是沒有查出一點問題了,貞觀書館的寫詩的士子本就不固定,今兒他,明兒個你,飄忽不定的,誰也拿不準到底是那個參與的替考。而身份文牒和官府開具的文書,王治都帶人親自點驗過,沒有一份是假的,全都能和存根對上號。

眼見就要殿試了,可還是沒有線索,李承乾著了急,就在這時,不著調的小舅子說了一句話,讓李承乾豁然開朗:既然問題是出在人臉上,那就在應考的士子身上找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