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癖,無以交,以其無深情也,諸葛逸才學不凡的道士,從書畫、棋道、風水之說,一直到行軍、布陣之道都可說是一家之談,有著獨特的見解,在前往淅川縣的路上,李承乾與他相談甚歡。
淅川縣-食ren案高發地帶,諸葛逸有一個世交,當地最大的財主-張萬福,聽名字就知道是俗不可耐胖胖的暴發戶。
但不得不說,李承乾確實猜錯了,等他們到達張莊的時候,這個張萬福確實一個彬彬有禮且熱情好客的文人,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人和人交往時第一印象往往是至關重要的,“窮鄉僻壤”能出這麼明士怎麼能不讓人意外呢。
見禮,看茶過後,張萬福麵露笑容說:“張某竟然能在諸葛兄的引見下與皇家衛率相識,真是三生有幸!秦將軍,諸位從長安遠道而來,為的就是南陽的百姓,這樣,諸位在南陽境內的吃住用度都有張某一人承擔,也算張某為家鄉的父老盡一份心力,如何!”
張萬福口中的秦將軍說的當然是李承乾,從蜀相廟出來,用了那麼多身手了得的護衛,所以不得不以早已準備好的身份示人-內衛府-遊擊朗將-秦明。
而張萬福作為淅川縣最大的豪紳,好好接待下過往的官差自然也是常有的事,這是種人情世故,不管在長安還是在這裏都是如此。
“張兄的好意,弟兄們都心領了,可小弟等人來此是奉了朝廷的命令緝查食ren一案,不敢多打擾地方鄉紳。今日與諸葛兄一同到此也不過想詢問下民情對於案件能否提供一些線索,張兄作為士紳們的領袖,在民間頗有威望,號召力自然不是官府能比的,所以還請張兄幫忙留心一下。”
李承乾從小受的教育就是見什麼人說什麼話,不管張萬福的熱情是否出於真心,他都得提防一二。原因很簡單,在大唐,出了嚴格的宗法製度外,最能限製人的就是豪紳和佃戶之間的關係,豪紳手中掌握著大量的土地,佃戶們要想生存下去,就不得不依賴他們,所以對於他們來說“土皇帝”這一詞彙絕對不是什麼誇張或者貶低的詞彙。
在老百姓眼中,官府是豺狼虎豹,可豪紳卻是活閻王,隨時可以對他們或者家人的生命予取予奪,所以對他們老百姓不敢有絲毫的欺騙。而李承乾看上的正是這一點,既然這是讓人人都忌諱的事,那麼就得讓他這樣的地頭蛇才能打聽出細節來。
“秦將軍如此恪盡職守,真是讓張某感動啊,看來南陽百姓這回是有指望了,天空中的烏雲終於要散了。要是前兩撥官差能有將軍一半的勤勉,那南陽地界也不會亂成今天這樣!”,話畢,張萬福向李承乾和諸葛逸講述前兩撥官差到淅川的所作所為。
張萬福說的是州裏和隸屬於刑部、大理寺的官差,就算他不說,李承乾也知道,這些在長安城中猶如螞蟻一樣的東西,到了天高皇帝遠的地方,難免盛氣淩人、目空一切,說話、辦事處處張揚,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們是從京城來的官差。......
“張兄勿怪,人尚且分三六九等,官自然也毫不例外,這就像到不同的廟去上香,和尚們念的經也是不一樣的,我等兄弟受命於東宮,完不成任務就不是丟臉了問題,那就是丟命,為了小命著想當然要格外上心了。張兄,這在裏是有頭有臉的人物,相信對於此案也有獨特的見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