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長安城中人們茶餘飯後的就會代王與陳叔達父子的死,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不管是勳貴還是百姓都不外如是,誰家養兒不是防老呢!
對於代王的身後事,除了嚴格執行皇室禮法外,李承乾還特意關照禮部、宗正寺辦的體麵一點,他弟弟活著的時候享受習慣了,最後一次也不能委屈他。
太子的大度贏得滿朝文武一片讚聲,尤其是他們知道太子把次子李醫過繼給代王為嗣以後,太子用實際行動像世人證明了什麼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讚美的本章像雪片一樣飛入中書省,甚至孔穎達、姚思廉等人還作了幾篇賦用來讚揚這種皇室和諧的景象。
當然,不高興的人也有,比如說馬上要出京的魏王和吳王就很不高興,同樣都是皇孫,太子的兩個兒子都在繈褓之中就晉升了郡王,他們的兒子呢,毛都沒撈到一個,這讓二人很不高興。
不過,即使是嫉妒,他們也沒辦法,按照國家典製太子之子晉郡王爵是固定的規矩,但一般都是在大幾歲或者成年後冊封,父皇這麼做太偏心了,所以兄弟倆事帶著濃濃的失望離開長安的。
沒了他們兄弟倆在朝中上躥下跳,李承乾心情平和了很多,更為吸引他注意力的是狄知遜在稟報張老頭案時一同呈報奇怪的盜竊案。之所以讓他這麼感興趣,是因為此案於尋常的案件不同,這個盜賊專門偷盜勳貴之家。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先後有五位國公,七位國候,六位縣子府邸的被盜,而且異常狡猾,各府和京兆府拿他都沒有辦法。
程知節家的玉刀,尉遲恭家的玉如意,虞世南家的王羲之字帖,褚遂良家的琉璃五彩珠,都是價值連城的好東西,這個盜賊不僅每每對勳貴的心頭好下手,更是會在牆上留下“盜俠於此一遊”的手記。
這種挑釁的方式不僅徹底惹怒了諸勳貴,更是讓長安市麵上的地痞無賴、遊俠流氓欲哭無淚,京兆府的武侯們天天掃他們的場子,讓他們的那點生計根本就沒法維持下去,能特麼不叫苦連天嘛!
當然,這也不能怪那些武侯,他們也是沒辦法的事,勳貴們要京兆府限期破案,狄知遜叫他們限期捉拿賊人,官大一級壓死人,不拿他們開刀拿誰開刀呢!
不過,令人十分奇怪的是,這個盜賊好像憑空消失了一般,既不見找不到這個人,也不見其在黑市上出售贓物,好像其人一下子人間蒸發了一般,無影無蹤,這讓狄知遜有了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
破不了案子就沒辦法與諸勳貴交待,尤其是程知節和尉遲恭那兩個脾氣火爆的老家夥,狄知遜一個文弱的書生,哪裏能招架的了這樣的老流氓。正趕巧張老頭案事發索性一同稟報上來,請太子給想想辦法。雖然覺得這樣麻煩主君很丟人,但他確實是沒有別的辦法了,再讓那幾個老家夥鬧下去,京兆府的衙門就讓他們燒了。
太子是其子狄仁傑的老師,手下又有內衛這樣精於巡察緝捕的部門,這樣的事不麻煩他,找別人根本就辦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