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既要打的好,也要打的巧(1 / 2)

什麼叫上將,那就是不管大仗、小仗都能掌控好力道,力度上收發自如,戰術上給予敵人以沉重打擊,戰略上不影響大局方略,不僅打的好,而且打的巧,這也是李承乾為什麼選用侯君集,棄用玄甲軍、諸駐軍大將的原因。

早在武德末期,襄陽一帶就有大盜-丁捷作亂,當地的軍府根本就奈何不了這個巨盜,侯君集領銜軍政後,采取剿撫並用的爭儲,穩紮穩打,沒用多久就平定了荊州之地的匪患。

侯君集接過指揮權後采取圍三缺一的政策,像趕兔子一樣把武功縣的突厥人趕到了扶風縣,因為太子戰前叮囑了,鑾駕遇襲動靜已經不小了,他不想再讓兩個縣的百姓遭受太多的驚擾。

雖然要花上不少心思,但太子隨身的獸營確實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或者說刷新了他多年布置中軍帥帳的認知,因為他從沒想過中軍大帳還可以這麼弄。

這些士卒在山腰的低窪之處,就地取材,深挖撅地,伐木為架,外以水泥包裹,修建了一座地堡。同時在周圍五裏之地或為樹上、或撅地隱藏為暗哨,輔之一定數量的巡邏隊。

地堡的頂部還有不少通風口,既能保證空氣的流通,更是能讓地堡取光之用,所以隻需稍稍點上一些火,就可以把裏麵照的燈火通明。

侯君集對麵裏麵簡易的木桌、木椅非常滿意,粗礦、簡單、實用,確實是兵家必備之物,這比提溜算褂拿著那些累贅強多了,細微之處見成敗,從這小小的地堡就能看出來六率百戰百勝的原因。

“太子爺,就憑著你這獨一份的布營方式,在兵家就已經算是一家之言了。還有這些士卒,比這之老臣當年的訓練的飛虎軍一點都不差,留在這裏看守帥帳看著別人建功,太可惜了!”

侯君集在拜李靖為師前就以擅長練兵而聞名,帶了一輩子兵,打了幾十年仗,什麼樣的兵是好兵,他一眼就能看出來。所謂沒有高山顯不出來窪地,有了這些精銳的獸營士兵在眼前晃來晃去,那裏還能看上圍山的折衝府軍。

“哎,話不能這麼說,孤這都是小把戲,與潞國公你是比不了的。當年你跟著父皇以晉陽一地之軍力物資,像滾雪球一樣,數年就打下了天下。孤與你們比起來,吃的是現成的,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力、物資,要是在練不出個樣來,那可就是圖費國帑了!”

有句話說,人都是逼出來的,可李承乾卻從來不會拿自己與李世民或者他手下的大將相比,因為他不敢肯定,自己處於那個時代,擁有相同的物資、人力,能幹的比他們更加出色,所以這句話在他眼中就是悖論。

聽到太子這麼說,老侯掐著腰爽朗的笑了起來,這並不是他居功自傲,而是太子說中了他一生最引以為傲事,輔佐明主,戡平天下,出將入相,以顯子孫,人生如此夫複何求呢!

就在侯君集興致最高的時候,李道裕,梁建方二人報號進帳,他們是來請命,外麵的已經布置妥當了,防火帶也清理出來了,隻待侯君集下達總攻的命令,區區千餘名突厥蠻子,用不了多久他們就可以把這些臭魚爛蝦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