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醉打金枝(一)(1 / 2)

《周易·坤》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通俗一點說家有賢妻,丈夫不遭橫禍。老百姓家娶了不省心的婆娘頂多是家裏的日子不好過,可勳貴們家一旦娶了這樣的回來,那隨時可是要沒命的。

崔宣慶出身清河崔氏,是黃門侍郎-博陵縣公-崔幹最小的弟弟,相貌清秀、文采斐然,在眾多的世家子弟中算得上是難得的老實人。

太武皇帝登基後,為了拉攏五姓七望,特意下嫁了幾位公主給這幾家,因為其兄是在義寧年間投效,又在丞相府擔任過主薄,算得上是貼心的臣子。

所以輪到崔家的時候,才讓崔宣慶撿了個“便宜”,當了駙馬都尉。說是便宜,可大婚後,崔宣慶才發現,自己尚的根本就不是一個公主,那就是一個活祖宗。

館陶公主雖然不像丹陽公主那麼“聲名遠播”,但也是一個十足的刁婦,在宗室中不受待見的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公主府裏,整日仗著自己是公主作威作福。

對待下人們如同牛馬也就算了,可她對於崔宣慶也甚是苛刻,整日嫌棄他官兒做的不大,不會拍皇帝馬屁,除了能寫兩句酸詞,其他的一無是處。

對於館陶公主的埋怨,頭幾年崔宣慶也不太放在心上,崔家是世家魁首,門生故吏遍布天下,自己是嫡房子弟,即使不當官,這輩子也照樣是富貴榮華享受不盡。

更何況,皇帝對世家子弟仕官的要求嚴格異常,想要得到高位,沒有一定的功勞根本就是不可能事。他在吏部雖然隻是一個郎中,但也挺自在的,那些進京述職的都督、刺史,那個不得笑臉相迎,何必擠破腦袋與別人去爭呢。

崔承慶越是不在乎,館陶公主罵的就越歡,而且這一罵就是十多年。泥菩薩都有三分脾氣呢,更何況是出身高貴的崔宣慶了,之所以一直隱忍不發,那就在等待機會。現在太子已經給了他和薛萬徹行了方便,那他為什麼要放過這個時機呢!

是以,從東宮出來後,崔、薛二人一臉喜慶的去喝了兩杯,慶祝一下“為奴為婢”的日子一去不複返。然後回府宣告一下夫綱的主權,讓公主們知道,自己再也不是過去那個任由欺淩的人了。

可崔宣慶怎麼也沒想到,白日在東宮被太子臭罵一頓的館陶公主,看到太子賜的家法後竟然不為所動,反而譏笑起來:“國家法度,宗室律條說的很明白,在公主府內,本公主才是唯一的主人,而你和那些仆人一樣,不過是陪襯而已。

還妄想翻身作主了,喲,在太子那淘換了個家法就想當家了,真不知道你是太天真了,還是腦袋喝壞了。”

看到館陶公端著酒杯,麵帶不屑的譏笑,喋喋不休與往常一樣數落著,崔宣慶這心頭火再也壓不下去,接著酒勁上前一把抓起了館陶公主,啪啪打了兩個耳光之後,就抄起家法在她屁股上招呼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