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當慈父的人不一定是個好兄長,李世民對於自己的兒女不錯,但對待太武皇帝“特意”留給他的兄弟姐妹,可就沒有那麼好的耐心。對於館陶公主的無理請求,他當然不可能同意,之所以沒有立刻攆出去,那是出於皇家體麵的考慮。
同時心裏也責怪館陶平日跋扈太甚,處處刁難駙馬都尉,以至於生生逼成了今天的這個局麵,所以就讓長孫皇後一旁勸勸,他怕自己發了真怒,館陶擔待不起。
李承乾進來的時候,還真是被館陶公主的“豬頭樣”嚇了一條,心中默念道:這館陶公主平日裏作的是有多過分,才讓崔宣慶恨成這樣子,要不然怎麼能下得了這麼重的手呢!
得,既然進來了,那自然得也說和一番,李承乾把崔宣慶懊悔之意委婉的表達出來,相隔幾日要有兩對公主、駙馬和離的話,那皇室豈不是要被天下人恥笑。
所以,又讓人把崔宣慶傳了進來,請皇帝,皇後小懲大誡一番就好,差不得就坡下驢,打幾下就算了,寧拆一座廟、不破一樁婚,總不至於讓其合離吧。
“陛下,陛下,都是臣的罪過,都是臣醉酒胡為才傷及公主的,臣罪同丘山,罪當萬死!”
“陛下,是臣濫用了太子殿下賜予的家法,是臣亂了君臣綱常,是臣忘了尚公主的禮法,請陛下重重責罰!”
“公主殿下,萬方有罪,都在臣工一人,臣罪同丘山,隻要公主殿下能消氣,要臣如何都是可以的。”.......
有太子遞的台階,再加上進殿之後的把頭磕破的崔宣慶態度十分誠懇,李世民的心中稍感安慰,於是佯裝憤怒的嗬斥了幾句,打算讓他們夫妻打道回府,省的在跟前惹得朕心煩。
可任誰都沒有想到,館陶公主非但沒有謝恩,反而起身高聲反駁起來:“陛下,二哥,太子和崔宣慶是一夥的,他們是故意串通好了來坑害小妹的。.......”
館陶公主認為自己挺有理的,太子於館陶公主府素來沒有什麼來往,這次因為寧菱涉及襲駕案,才被內衛裹挾進來。本來就是刁奴的鮮廉寡恥的之事,她與丹陽公主隻不過是背了管教不嚴之過,斥責一番也就是了。
可太子卻故意賜下“家法”,慫恿、縱容崔宣慶逞凶犯上,這不是煎迫皇族,目無親長嘛!現在又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根本就是怕事情鬧大了無法收場,玷汙他身為皇太子孝順的清名。
既然他不講親情,那館陶公主也就顧不得那麼多了,那日在東宮受訓時,她親眼看到太子的座椅之上,套著五爪金龍的罩子。李承乾雖然是儲君,但也沒有資格使用這種僭越禮製的東西,難道不該懲戒一番,讓他知曉君臣之禮嗎?
太子做了初一,那自己為什麼不能做十五呢!她當年知道憑著自己一家之言不可能讓皇帝相信太子有謀反之心。本著打不過你,也得抹你一身泥的想法,館陶非得讓他也挨頓揍不可,看看你以後還敢不敢插手我們家的事了。
哦,了然的點了點後,李世民把頭扭了過來,板著臉對李承乾沉聲說:“高明,對於你姑姑的指控,你有什麼可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