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正寺大堂這邊正討論著呢,李晦氣喘籲籲的跑了進來,在李承乾耳邊嘀咕了兩句後,百萬軍中指揮若定的太子爺,手中的茶盞直接滑落摔成八瓣。在眾人疑惑的目光下,接過了李晦的手中的本章,對其抬了抬手,示意他把事情的原委說出來。
原來,聖旨改由太子主審之後,改變了對李道興三人和兩府在押人員的待遇,日常供給按照原秩提供,並允許他們與家眷見上一麵以示朝廷的公允,人畢竟不是冷血動物,都有感情,這對於案件的調查也是很有幫助的。
昨日,李道興見過家人之後就把自己關在屋子中,僅僅是要了一壺酒和紙筆,說是要寫奏章,看管的人員都是宗正寺的老人,與那些生頭不一樣,看在太子和同族的麵子上也都照辦了。
可今兒去飯的時候發現李道興已經懸梁自盡了,上吊用的正是太子賜給他的那條腰帶,桌子上也隻留下一個空酒壺和奏章。更湊巧的是,看押在他處的長樂王妃-張氏也在同時割腕自盡了。下麵人知道闖了禍,沒有看管好人犯,所以正在正堂之外跪請死罪呢。
人都死了,請罪還有什麼用,李道興是什麼脾氣,他再清楚不過了,要是他一心求死,那誰也崩想攔下來。而且從本章中就能看出來,李道興的心已經死了,要不是放心不下家人,估計早就自殺了。
其遺章上言:臣-長樂郡王-李道興,於宗正寺監房百拜頓首,呈獻於我至聖神武之皇帝陛下駕前。大業年間,國家動亂,黎民遭殃,臣隨陛下為天下大義起兵於晉陽,攻西秦、戰虎牢、征劉武,臨陣不退,遇敵當先。.......
臣一生所幸,即追隨兩位聖主平定天下,拯民與水火之中,以微末功勞,獲封王位實屬汗顏。臣自知才能淺薄、不堪使用,不欲於朝政、軍務之上讓陛下為難,給李氏皇族摸黑,是以貞觀之後,以散官放浪於形骸度過餘生。
可不曾想不惑之年受此罹難,被汙蔑為反國背主之賊,臣心何甘?臣征戰沙場多年,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如不是不想背負叛逆之名,臣怎會甘心受此刀筆吏之辱。
太子仁德,賜臣家小以優待,臣相信他的心是光明的,遲早會還臣一個清白。可臣是個暴脾氣,寧折不彎.臣無子嗣,家中僅有一女也早以出嫁,今得見府中上下平安,心中無憾,願以一腔碧血自證清白,至死也絕不做背叛之人。
李晦這邊剛說完,在旁聽的江夏王-李道宗坐不住了,趕緊上前要求看看那份遺章,死的是他的弟弟,人家能特麼不急嗎?李承乾也沒有責備他的無禮,遞給他後,坐在椅子上單手揉著太陽穴,心中不由的感慨:那麼大歲數脾氣這麼暴躁,急什麼啊!
李道宗默默無語,濟北郡王-李瑊和漢陽郡王-李瓌再也忍不住了,站出來一臉悲憤的公然彈劾吳、魏二王禦下不言之罪,以致使國家勳王受迫害、喊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