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四章 另有其人(1 / 2)

皇帝者,使天下赤黃之氣凝一之人,舉手投足之間山河震動,萬民俯仰,天下之人有誰不想坐在獨一無二的椅子上,試試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威力呢!

當然,要非要在這上麵較真的話,在李承乾看來,這天底下唯一一個從沒想過取皇帝而代之的,就隻有他一人。這不是自賣自誇,也不是說他身為儲君,這皇位早晚都是他的囊中之物。

而是因為他深知“量力而行”的含義,權力這東西就像美酒,是能讓人頭暈眼花,不辨東西的物件。他監國也不是一、兩次了,坐在那個位子混當然好過,可要真心實意的為國家,為黎民做點好事,就得“鬥智鬥勇”了。

汪華當年在東南稱孤道寡,窺測中原,說他當年沒有定鼎天下之心,恐怕連他自己都不糊弄不過去。可人心之事,往往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轉變,最起碼對他心存怨望之事,李承乾隻信三分。

席間的話,隻不過是他根據蛛絲馬跡大致推理出來,其真實性也就三四分而已,而且還沒有證據,根本就做不得說。李承乾之所以在這個時候說出來,其實就是想詐詐汪華,饒他智計百出,擅長自保之道,可要是一刀捅到痛處,他也會投鼠忌器的。

可結果顯然是好的,老家夥能痛哭流涕正說明了他即使不是此事的主腦,也必知這其中的原委。行,窗戶紙捅破了,老頭兒還想解釋,那就聽聽又何妨呢!

不得不說,李承乾還真蒙了個八九不離十,正好說中汪華的心事,碰到了那個壓在他心頭二十年的石頭,汪氏一族的生死存亡就在他一念時間,不說實話不行啊!

貞觀初的時候,京兆韋氏是什麼實力,宮裏頭有貴妃、親王,宮外有數不清的大員,可謂樹大根深,朝中文武誰不得給三分顏麵,退避三舍。

可就是因為惹了皇後一個不高興,就讓征塵未洗的太子直接幹掉了兩房,貴妃被削,親王被禁錮封地,從老到小那是一個都沒發過,全都發落了,到了現在韋氏也沒緩過氣來。

與這樣的世家比起來,不管底蘊還是實力,汪家又算的了什麼呢,頂多就算是一鄉村土財主,不說實話與太子掰手腕,那與拿雞蛋碰石頭沒有區別,他年紀大了無所謂,可家裏還有那麼多人呢。

於是,歎了一口氣,汪華將當年的事娓娓道來:沒錯,太子說得一點都沒錯,汪華確實留了一手,畢竟凡事都存在意外,他降唐也是迫不得已,不留後路怎麼辦呢。

要知道,當時的皇帝是李淵,在前隋的時候就是個浪蕩公子哥,他們跟楊家還是親戚,最後怎麼對待人家的,他說的話又有幾分是可信的。

他手下的六個州雖然沒有中原富庶,但因為沒怎麼受到戰亂的波及,錢糧賦稅也算充實,汪華在那裏經營的年頭也不少,所以也攢下了不少的家底。

在他上表降唐的時候,特意把府庫中的大部分財帛轉移到了秘密之地,並由其堂弟汪鐵佛率領一部分親衛看管,一旦他在長安有什麼不測,汪家也可以憑借這些家當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