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在金穀縣大獲全勝,不僅繳獲了大量的財寶,更是抓住了fo門的痛腳,讓那些想為fo門說話的勢力徹底的閉上了嘴,也為朝廷在全國展開的大規模的行動找到了可以站住腳跟的借口。
不過,正值朝廷大勝之勢,一份匿名的本章在朝堂裏掀起了軒然大波,奏曰:皇太子-李承乾於剿滅逆賊的過程中,用兵無方致使張浙將軍陣亡,且還將繳獲的金銀中飽私囊,賄賂諸將以塞其口,其中逾製之品甚多。
不僅如此,北征期間大肆屠戮拔野古部的騎兵且坐以謀逆之名;在朝私通文武大臣,時常口言大逆不道之言,如此殘暴、不孝之人,不堪儲君之位,請皇帝嚴加處置之。
以前也有彈劾太子的本章,皇帝的處置辦法就是擱置,跟沒看見一樣;可這次卻不一樣,皇帝不僅在朝上痛斥了太子一頓,更是把他趕到洛陽去視察雪災事宜,無旨意不得返京。
於此同時,還補充了幾道旨意:其一,即刻解除太子的兵權,東宮六率劃給北衙,由河間王-李孝恭,江夏王-李道宗直接管轄。其二,免去侯君集、秦瓊、程知節、竇寬、王治等人官職,暫時回府圈禁,等候三法司徹查之後論處。
其三,李泰晉檢校南衙大都督,李恪為檢校副都督,晉劉師立為左武衛大將軍、張亮為右武衛大將軍,於十五日後,護衛鑾駕至祭祖,並轉翠微行宮護衛。
就是因為這幾道聖旨,朝中臣子紛紛在下麵議論,太子功高震主,且與封疆大吏來往過密,已經惹得皇帝的猜忌,這次就本章就是一個引子,而且正中皇帝的下懷。
今兒是趕出京去,明兒就是廢黜的旨意了,東宮在朝中橫行十多年,這次終於到頭了,長孫無忌、房玄齡等幾位與太子親近的宰相估計也知道自己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所才緘口不言的。
哎,這功勞大了有什麼好,還不是落得與戾太子一樣的下場,不少臣子都在心中為太子鳴不平。這那跟那啊,那本章純粹就是栽贓誣陷,說的都是沒譜的事,他要是有裏真憑實據,那直接署名豈不是立了一大功。陛下是糊塗了嗎?他怎麼就能相信這裏免得鬼話呢?
當然,皇帝這一手可把李恪和李泰砸暈了,多少個日日夜夜,他麼就盼著皇帝放棄太子,如今冷不丁來這麼一個本章,還扳倒了東宮這麼大一棵樹,這巨大的幸福感把他們二人敲的暈暈的,根本就找不到東南西北。
更為主要的,父皇這一手給予了朝中東宮的勢力以嚴重的打擊,一舉解決了他們的多年頭疼的問題,真可謂是可喜可賀。所以散朝之後,兄弟二人立馬回府開了一場慶功宴,守得雲開見月明這樣的感覺真好。
渭水河畔,原本前撲後擁的太子身邊隻有幾輛大車及百名護衛,與這河邊光禿禿的樹和冰凍的河水一樣,都顯得那樣淒涼。平時太子身著布衣是顯示親民,如今這一身布衣可就是另外一層意思了。
而來送太子的,僅僅是這幾年科舉考試取中的進士,屬於清流官員,他們平時辦差的時候也沒少犯錯,太子對於他們頗多照顧,今兒廢黜在即了,他們要是不來送上一送,這心裏實在是說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