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一章 清官、能吏!(1 / 2)

李泰“跑路”並不是什麼值得驚訝的事,即使他不用“自傷”這一出,早晚也得找其他的借口推了,這點不用李承乾說,估計皇帝也早已經有了心理準備。

因為狹鄉遷寬鄉政策有利的是朝廷和百姓,與他魏王無絲毫利益,他沒有必要為了大勢去得罪勳貴士紳,更沒有必要為東宮錦上添花,這就是李泰,一位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的所遵循的處事之道。

長安處關中的中心位置,朝廷想施行什麼政策在這裏都很方便,不管是好、是壞都可以第一時間掌控,便於及時調整,以免居心叵測之人獲利而遺害生民,所以狹鄉遷寬鄉的政策議定之後,關中地區的各官府接到政令之後依律而行。

而對於其他各道的地方官,朝廷要與以召見,讓他們進京述職,商討如何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施行狹鄉遷寬鄉的政策,畢竟地方上的差異和情況都不同,想要做到完全一致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當然,進京述職的並不是隻有他們,還有那些已經開動的諸州之中表現良好的官員,長孫無忌和唐儉負責接見他們,一來對他們優加撫慰,加三級記錄在案,算是對他們盡忠王事的褒獎;其次是談一談在施行過程碰到的問題,及時的總結下經驗教訓,查缺補漏。

而在這些進京的地方官中,隻有一位非常的特殊,不,應該說是奇跡,澤州的刺史趙士達在一個月內將就州內的遷徙完成了;而且一絲民怨都沒有,老百姓都是興高采烈地踏上了歸宿之路,且還上了萬民表,請朝廷下令旌表這位辦實事又愛民的好官。

更讓人意外的還在後麵,這個小小的刺史竟然請動了衛國公-李靖,請他引領於東宮覲見,這讓李承乾頗為意外。李靖可是不是那麼容易開麵的人,僅僅以舊部情義就想讓他出頭,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好奇心的引導下,李承乾恩準了覲見的請求。

明德殿,李靖和趙士達行過禮後,李承乾笑著虛撫了一下讓他們起身,又讓恒連上些茶水點心,隨後才從禦階上走了下來,與李靖坐在了一起。

“大將軍,您老可是貴步,平時請都請不來,看來趙刺史的麵子確實大,比孤這個太子麵子還大!”,李承乾笑眯眯的看了趙士達一眼,這個穿著破舊袍子的官員很有意思。

眾所周知,李承乾和李靖之間的關係很微妙,這跟君臣和名義上的師生沒什麼關係,李承乾在行伍之中異軍突起,再加上皇帝的刻意栽培,未必沒有取李靖而代之的意思。

再加上張寶相、蘇定方等舊部被皇帝收歸己用,又在無形當中削減了李靖的軟實力,這頗有曹氏父子提防司馬懿的用意。

所以這對名義上的師生即是製衡的對手,又是一起維護皇帝權威的夥伴,這其中的交錯,估計當事者的兩個人都快分不清了。

“殿下這是在罵老臣呢,不過這可怪不得老臣,每日到東宮來來往往人這麼多,殿下已經是勞心勞力了,如果老臣再來叨擾,那可就是有違厚道了。”,話間,李靖又指了指趙士達:“可為了士達,老臣就不得不舍下老臉來求殿下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