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七章 不可逆轉的轉型!(1 / 2)

在長安的地麵上出現了綁架蒼文書院學子的事件,性質是極其惡劣的,所以結案後,狄知遜趕緊遞牌子入宮求見;同時還拉上了尉遲寶環,人家又出兵又出力,到了領賞的時候總不能吃獨食吧,那未免太不厚道了。

而李承乾看結案卷宗時也是非常的驚異,或者說頗為自己的自負感到懊悔,他把民間的人心想的太簡單了。讓學子們去周圍諸縣實地考察學習是他的主意,為了的就讓他們提供實踐機會,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這樣的底子才紮實。

可他恰恰卻忽略了安全的問題,如今大唐雖然說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貞觀盛世,可這都隻是表麵現象,口頭上的說法,僅僅是一種比較而已;

大唐遊俠之風興盛,隻要腰裏別著劍,那就可以自詡為遊俠,形形色色的人充斥其中,可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這人的成分良莠不齊,就難免因為生活拮據生出為非作歹之心,所以成為盜匪的不在少數,這也是各地官府比較常見的案件類型之一,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可謂是百密一疏。

但這些學子又沒有功名,不是官身,總不能給他們配備護衛吧,這與實踐的初衷相悖,所以李承乾就在不得不在京兆府身上動氣了腦筋。

他的要求很簡單,強化帝都的戶籍製度,重新對京兆府轄地的人口進行摸查、登記,不管是豪族、世家,還是庶民百姓都在其列當中。

另外,所有的外鄉人和異國商旅,在原有的身份文牒之外,還必須要有京兆府開出的限時文書,無文書或者文書過期者,要有一定的懲罰,這能在最大限度掌握所有外來人口的情況,也能順到了解一下,這些勳貴豪族中有沒有人違反狹鄉遷寬鄉的政策,依舊超量蓄養家奴。

當然,這是一個不小的工程,勢必會讓本就繁瑣異常的京兆府壓力更大,李承乾當然知道這一點,所以趁著主政的便宜之機,將吏部富餘的堂員統統都撥了過去。一年就一次考核,一次就忙兩個月,要那麼多人幹嘛,還不如去幹點實事呢!

“太子爺,您好魄力,估計唐公見到你這道手諭,心裏的可不會那麼舒坦,那些人可都是些會辦事的人,唐公舒坦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狄知遜退出去後,尉遲寶環在下麵笑眯眯的說了一句。

之所以這麼說當然是有原因的,前幾天他去吏部辦文書的時候可是看見了,那些閑著沒事的家夥把他們的尚書真真伺候成了“大人”,估計在家的時候他們的爹都沒享受過這樣的待遇。

尉遲寶環在宮中當差多年,與李承乾和唐儉都不是一般的熟悉,他相信世事洞明的太子爺對於唐儉的奢侈和譜大,那心裏一定是再清楚不過了,現在要走了不拿他調侃一下實在是浪費了,反正他也沒個長輩樣。

“寶環,你呀,越學越滑頭了,長輩的玩笑也敢開,唐公與別人不同,與先帝和陛下的關係你也知道,這可不是孤能管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