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五章 黃臉漢子也不傻!(1 / 2)

宣政殿外是劉戈等人痛苦的哀嚎聲,行刑的侍衛全都是獨孤謀的手下,下手能輕就特麼怪了;當然,這並不是說劉戈等人沒種,挨了板子就嚎,而是有著豐富經驗的他們知道,這種嚎叫對於正在受刑的他們來說是最好的。

不理會外麵的嚎叫,李承乾讓恒連上了點吃喝,這熬了大半夜,他和秦瓊又都是胃不太好的主兒,不管出了什麼事,邊吃邊談吧,至於食不言、寢不語的鬼話還是留著糊弄李象他們吧!

美美地喝了一碗小米粥後,秦瓊放下了手裏的碗,隨即沉聲言道:“殿下,是不是覺得老臣剛才的言語有些不妥,有點讓您下不來台了吧!”

太子統兵多年,在軍中從來都是說一不二的,治軍之嚴比之皇帝更甚,這也是六率百戰百勝的原因。按照常理來說,太子已經下令了,秦瓊就不應該站出來反對,這不是人臣之道,即使他是太子的老師也不例外。

可要是今夜因為闖宮殺了這幾個人,那這局勢就不可逆轉了,對於太子的將來是極為不利的。秦瓊給的理由很簡單,尉遲敬德是皇帝的絕對心腹,比他與程知節更加甚之。

不管是從官職爵位,還是受恩寵的程度上都能明顯的看出來,這也從片麵造成了軍中依靠尉遲的人越來越多,這關係也更加的盤根錯節。

自打進了貞觀一朝,尉遲恭在軍中的地位直線上升,名位上也僅僅比李靖差上一點,可論到權力確實是說一不二的人物,李勣和侯君集的名聲雖然響,但包子有餡不在的褶的尉遲比他們強多了。

尤其是南北衙建立以後,尉遲投他門下的將校就如過江之鯽一般,因為所有人都認為尉遲是皇帝的第一心腹,投靠了他就相當於投靠了皇帝;當然,這不得不說其中有皇帝推波助瀾之舉,其目的就是削弱李靖在軍中的勢力。

毫不客氣的說,整個南衙十二衛最少有兩成的將校是出自尉遲門下,今兒這幾位不過是毛毛雨而已,是其中最不長腦子的幾位。如果太子真的圖一時痛快宰了這幾個貨色,那就等於得罪了整個尉遲一係的將領。

秦瓊帶了一輩子兵,打了一輩子的仗,他太明白了,即使太子在軍事上的造詣非凡,打了不少的勝仗,聲名威震天下。但對於軍隊這種將感情的地方,憑著些許威名和高貴的身份就能讓他們心服口服的。

說的再明白一點,以大明宮現在駐守的玄甲軍為例子,太子可以指使他們行動,但卻不能讓他們心甘情願的臣服,因為這支軍隊是屬於皇帝一個人,隻是唯皇帝之命是從。

沒錯,多年來皇帝是在軍中推行-軍隊國家化,除了劃定南北衙的外,還在軍中推行相應的晉升製度,就是為了淡化將領們的影響;可軍隊這種拉幫結夥的弊病也不是一天兩天,或者些許手段就能撇清的。

更何況,這是種削弱戰鬥力的作法,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後果很可能讓大唐在下次,或者下下次的戰爭中失敗,所以皇帝在動手的時候非常小心,抽絲剝繭的時輕拿輕放,像擺弄雞蛋一樣。

今夜,隻要劉戈等人的人頭落地,即便不激起兵變,那從今以後南衙尉遲一係的將領也會心生埋怨,讓有心人有機可乘,從此以後便會暗中刻意與東宮做對,成為太子登基之路上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