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六章 師生之談!(1 / 2)

魏征走了以後,可李承乾注視著他走過的路良久,魏征這輩子的追求就是想見證這世上的公道人心,他做到了,功成身退還鄉,在世人看來是好事,也是幸事。

可李承乾心裏清楚,魏征是帶著遺憾走的,他並沒有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輔助一位如漢文帝一樣的仁義之君,治理著大好河山!皇帝和李承乾這對父子都不是這樣的人,所以他美夢也隻能止於美夢。

這就是大勢所趨,不可能因為一人的意誌改變,不要說魏征一介文臣,就算是天子又能怎麼樣;這個時代所需的帝王就應該是虎視鷹揚的,也隻有這樣君主才能帶大唐從孱弱走向強大,屹立於世間諸國之上。

魏征生錯了時代,如果他生活在三世之朝,一切已經步入正軌的大唐,李承乾相信他的成就不僅僅這些,這不能不說不是一個悲哀。人人都覺得開國定基的宰相才能名曜青史,可李承乾知道有時候平凡之時建功更為難得。

“殿下心中其實早就原諒魏征的,不是嗎?老臣看他身子骨還算硬朗,應該還能案牘勞形幾年,那為什麼不加以挽留呢?”,張玄素拂了拂胡子,笑著看向自己的學生。

“算了,張師傅,強扭的瓜不甜,魏征是什麼脾氣你心中有數,留他下來又有什麼用呢!”

話間,李承乾自顧坐了下來,倒了一杯茶,抿了一口,淡淡說:“老實說,孤挺羨慕臣子們的,功成身退,深藏身與名,可孤這輩子注定隻能在深宮圍牆之中,做個井底之蛙!”

“人人都說當太子好,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可孤真沒覺得有什麼好的。張師傅,你信不信,孤要不是生在帝王之家,這輩子活的肯定比所以人都好!”

看著太子一臉認真的樣子,張玄素笑著點了點頭,今兒太子的話讓他想起長孫無忌多年前說的,太子是龍困淺灘,否則以他的心機和手段,豈是區區一個守成之君的名頭就能蓋棺定論的。

可張玄素更傾向於另一種說法,如果太子不是出身帝王之家,不管是憑軍功或者蒼文書院,都可以讓他成為千秋青史上的風流人物,如此豈不是應了他心中那顆心向自由的心。

“殿下,人的出身是不能選擇的,縱使你有千般大材,可丈量江山也亦是如此!守成之君沒什麼不好的,依著老臣看這是福氣才是,殿下直接就掌握著天下的士氣和人心!”

寬慰了李承乾兩句後,張玄素拂著胡子又問了一句:“殿下,陛下近來在軍中的動作頗大,尤其在將領任用上更為顯眼!最近周邊沒什麼戰事要發生啊,陛下這到底是為了什麼呢?難不成?”

張玄素的話沒往下說,但李承乾確是點了點頭,繼而言道:“你們不是常說孤肖乃父嗎?就應該料到父皇不會一直蟄伏在長安,這些年他看著孤在外麵折騰的時候,心裏也甚是嫉妒!”

“高句麗的大莫泉蓋蘇文架空君上,操縱國政,且屢屢侵犯周邊小國,對大唐的也甚為敵視,所以父皇打算吊民伐罪,在朝中做出的調整也是為了禦駕親征之前把軍中的聲音統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