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帝印象中李承乾是個絕對的好戰派,不管是在少不更事的時候,還是成就威名之後,對軍伍之事那不是一般的上心,有時候李世民甚至覺得對於這小子來說,將軍的身份要比太子之位重要的多。
為了能更好的掌控好軍隊,打造一支百勝之師,他還把一大批皇親勳貴子弟招入軍隊,甚至不惜以儲君之尊,親冒箭矢,搏命疆場,朝野臣民對於這位好戰的儲君可是又敬又畏。
而且東宮六率中身份尊貴的人多了,上至一品親王,下至各府公侯子弟,什麼樣的子弟沒有,他們命就不如這小子金貴嗎?
下麵跪著這小子除了膽子大,有些年輕人應有莽撞外,沒看來有什麼不一樣啊,高明為什麼如此的偏袒他呢,甚至不惜君前失儀。
“高明,怎麼動這麼大的火氣,是不是有些失儀啊!毛小子不懂事很正常,多教教就也是了,犯得著這樣嗎?”
“不過,朕非常好奇,一向治軍治學極其嚴格的你,為什麼如此偏袒此人,說說原因吧!要不然朕可真是要治你君前失儀之罪了!”,在鑾駕上的李世民斜靠在軟墊上,麵無波瀾說道。
唉,瞪了藍渝一眼後,李承乾先是向皇帝賠罪,然後神情極其不自然的把原因說了出來:這少年確實是蒼文書院的學生,而且還是李承乾親自寫的條子批準入學的。
之所以如此的開麵兒不是因為他有多麼高的出身,也不是因為誰說情,僅僅是因為他是東宮亡將-藍山之子。
說道這個藍山就不得不說華州,那個他們初次見麵的地方,在那次的救災中,李承乾對這位憨厚漢子的所作所為甚為滿意。
回京之後,先是去找了程知節了解他的過往,得到肯定的答案後才去找杜如晦要人,把他從華州軍府調到了六率;論資格,藍山算得上六率元宿,因為其忠厚、公正,在軍中的口碑極佳,李承乾也為得了這麼一員良將欣喜不已。
後來,藍山跟著他南征北戰屢立戰功,積功至檢校右司禦率主將,最後陣亡於星宿川,是曆年來六率參加對外戰爭中陣亡的級別較高的將領之一。
戰後,收斂陣亡將士屍身的時候,李承乾親自為他收斂,從他身上的挖出的箭簇,足足有一鬥有餘;聽那些把他抬回來的將士說,藍山至死還瞪大了眼睛,手中折斷的橫刀是他們廢了好大的力氣才拿下來的。
這樣一員忠勇的將軍陣亡,李承乾傷心了好一陣,腦海中回想著藍山平時的話語,希望能從回憶中找到隻言片語,讓他能夠永遠的記住這位勇烈之將,他的同袍,同僚。
可這家夥平時就是個悶葫蘆,話很少,除了領命之外,很少在軍中說什麼笑話;唯一的一次扯閑話,還是那年在宮宴上,這家夥喝多了,他說希望他的兒子長大後可以當個文官,不用像他一樣,把腦袋係在褲腰帶上討生活。
就是因為他這句閑話,回朝之後,李承乾特意命人將他的家眷從華州接了回來,又把他的兒子送到了蒼文書院,就是想完成舊屬的心願,讓他的子子孫孫不用去戰場上搏命,靠著筆杆子為民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