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六章 他想搞什麼幺蛾子!(1 / 2)

攻伐高昌一役,皇帝心裏其實早就有了決斷,唯一沒有考慮好的是派誰去打,這次派兵的將領人選,他的心中一直在衡量,權衡,所以才有了下旨命群臣舉薦的事。

“討價還價”了一個上午,最終在李承乾極力斡旋之下,皇帝下旨以兵部尚書-侯君集為交合道行軍大總管,謝映登為副大總管,蔥山道行軍總管,契毖何力為蔥山道行軍副總管,率領唐軍攻伐高昌。

結果是好的,可這過程還真有些費勁,因為大夥都覺得這仗是勝券在握的一戰,能為自己的家族用軍功來添磚加瓦,那為什麼要放棄呢,爭上一爭,沒準就成了呢!

正是因為大家的想法都是如此,所以李承乾的這次舉薦才顯得那麼舉步維艱,爭搶帥位的將領誰跟皇帝還沒點特殊交情。

出宣政殿以後,李承乾還將可以號令鐵騎軍的令牌交給侯君集,並叮囑他此去西域,路途何止千裏,想要跨越千裏朔漠又要保持戰力,並沒有殿中那些人想象的那麼簡單。

克服惡劣的自然環境,補給線無限拉長就是他首先要麵對的問題,在出境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準備,阿使那步真會在高昌邊境等著他們,協助其作戰。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高昌一國曆經四朝漢族王朝的統治,不少漢人商旅和前朝的避亂的人都選擇在那裏定居;可以這麼說,在整個西域就沒有一個國家比他更像中原王朝的了。

大軍過境之後,一定要注意軍隊的紀律,對待普通的百姓,一定要做到秋毫無犯,讓所有人都知道大唐才是他們真正的歸宿,也隻有大唐能在紛亂的西域庇護他們。

同源同種,是親人,不是敵人,戰爭結束後,朝廷會立即派遣文官進駐各地,為他們分田、分地,完全推行漢製。這與當年侯君集在西海道的時候不同,殺戮不能解決一切的問題,他是好殺人的,也不太懂製怒,李承乾不得不多多叮囑他。

對於太子的叮囑,侯君集都悉心的聽著,他明白太子是擔心大軍過境之後,將領約束不到位,發生縱兵搶掠之事,壞了大唐在西域各國麵前的良好形象。

換作以前,侯君集肯定是左耳聽、右耳冒,可今年在長安發生的假銅幣案,他也耳聞了一些內幕,對於那些漢人不可說不同情,所以對太子此次的叮囑,他都牢牢地記在心中,並保證一定照此辦理。

當李承乾回到明德殿後,簡單的洗漱一番就讓恒連傳來長孫衝,不因為別的,就因為那個突然出現在明德殿跳來跳去的家夥,他回來幹什麼!

“仲良,霍王是什麼時候回來的,誰讓他回來的,藩王今京不需要俱本嗎?”,李承乾端著茶盞,挑了一下眉頭看向長孫衝。他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要是藩王可以隨便進京了,那宗室的規矩還留著幹嘛!

長孫衝負責的內衛耳目遍邊朝野,這種事首先當然問題了,要是他還不知道,那結果就隻能說明一個,是皇帝親自調回來。可今天在殿中看父皇頻頻皺眉,這也不像是心中有數的樣子,太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