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從來都是個言出必行的,既然答應別人,那就得辦,所以用完膳後他決定先去宣政殿,早談完早利索,拖拖拉拉的也不是他的性格。
可這膳還沒用完,筷子還沒放下,恒連就入內稟報:霍王-李元軌,攜霍王府長史求見。聽到這後,李承乾心中不由的冷笑一聲,他也知道覺出不對勁了,來東宮圓場子了。
“十四叔,早兒在宣政殿見到你的時候,孤還真是嚇了一跳!本來想著忙完了手裏的活兒,再尋十四叔拉拉家常,可沒有想到你這自己倒是先來了。”,吩咐恒連奉茶之後,李承乾淡笑言道。
唉,歎了一口氣後,一臉愁苦說道:“太子爺,臣是有苦難言,臣這次是因為王妃魏氏的急症,所以才急匆匆的回京的。這不,剛把公務和王府的事料理妥當了,就來東宮請安,失禮之處,還請殿下見諒。”
“哎,十四叔,都是一家人,那有那麼多講究,你與王妃伉儷情深,她有急症在身,特事特辦也是人之常情,孤甚為讚同。這樣,明日孤差禦醫去看看,所需的藥材和補品也在東宮調取,算是孤這個作晚輩的一點心意。”
對於李淵留下的這些兒子,李承乾是看不上,可在麵子上,他絕對能讓所有人都過得去,派兩個禦醫,用點藥材和補品才幾個錢,不能讓外人說他這個做太子的吝嗇,煎迫諸王太甚,連該有的關照都沒有。
而李元軌先是躬身謝恩,然後就向李承乾介紹跟他前來的老者,儒門名士-劉玄平,李元軌好儒學,素與其友善,以師禮待之,現在更是出任了霍王府的長史,此次隨其進京就是想去蒼文書院,與那裏的學者交流一下。
“哦,十四叔好福氣啊,有這樣明理通達的大儒出任長史,那對於你治理封地可是大有益處的。”,話間,扭頭看向劉玄平,笑著言道:“先生的大名,孤是如雷貫耳,高表仁,高老常常與孤說先生的文采斐然,當世無人能比,今日能在東宮一見,孤真是三生有幸。”
劉玄平可是不簡單的人物,那是儒門有名的隱士,早年間李承乾為蒼文書院尋求儒者為教的時候,他就是名單上的一個。可十分遺憾的是當時並沒有找到人,現在讓李元軌撿了便宜,要說這心裏沒點遺憾,那絕對是假的。
沒辦法,人各有誌兮,何可思量,在他劉玄平眼中,霍王府的長史要比蒼文書院的先生要適合的多。
“太子殿下,臣是個作文章的,喜好的就是與同道中人舞文弄墨,聽聞蒼文書院大家甚多,所以就厚顏請附王爺之尾翼,進京訪賢而來,唐突之處還請殿下見諒。”,劉玄平畢恭畢敬的行了一禮後,不卑不亢的說道。
“沒問題,這算是什麼事,先生是驚世的鴻儒,能駕臨蒼文書院是全院師生的福氣,而且還有高老這樣好友在那裏,孤相信先生絕對會感到賓至如歸,不枉此行的。”
“希望先生在閑暇之餘可以不吝賜教,好好的指點下那些目無餘子的小子們,讓他們知道下什麼叫學海無涯,學無止境。”,話畢,李承乾還仔細的打量了這位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