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承乾的示意下,中書侍郎-許敬宗,廉政部尚書-王治,工部尚書-閻立德等臣工集體在朝上附議,讚同皇帝禦駕親征;力圖實現“九瀛大定,唯此一隅”,將對高句麗的征伐作為統一華夏的最後一戰。
是以,在不顧一部分臣子反對的情況下,李世民下達聖旨:以江夏王李道宗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常何、左難當為平壤道行軍副總管,冉仁德、劉英行、張文幹、程名振為總管,率軍五萬部隊乘五百艘戰船從萊州出發,渡黃海向平壤進發。李景桓為水師大都督,轄杭州、登州、福州、海州配合平襄道作戰。
與此同時以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程知節為遼東道行軍副總管,張儉、執失思力、契苾何力、薑行本、吳黑闥為行軍總管隸之,率六萬部隊從陸路向遼東進軍。
李世民自提中軍,以長孫無忌,劉洎參議軍務,翟長孫、鄭仁泰、薛萬述、李海岸、李佑、薛萬淑、薛萬備、李伯瑤、薛仁貴等將,攜軍士十萬;先開向定州放下,隨後視戰場形勢進入遼東戰場。
至於奚族、契丹等軍隊,集結完畢後在營州外圍待命。長安城,則交由皇太子-李承乾監國,房玄齡、杜如晦、馬周、張行成、高季輔等重臣輔佐,處理一切軍國要務。
散朝之後,李世民帶著李承乾乘著車架在一眾侍衛簇擁下,浩浩蕩蕩一路敲鑼打鼓出了大明宮,向崇仁坊的衛國公府行去,打仗李世民從來都不怕,他最怕的恰恰是後院起火。
“藥師,嫂夫人故去,又一位巾幗英雄魂歸長夜,朕這心裏也很不是滋味;來府之前,朕已經下旨,將你在昭陵墳塋規格依照漢代衛青、霍去病的舊例,把墳墓修築成突厥境內的鐵山、吐穀渾境內的積石山的形狀,以此表彰卿戰功。”
“咱們都是上了春秋的人物,這一隻腳已經踏著棺材裏了,所以說沒有那麼多顧忌,是應該操心一下身後事了。咱們老哥倆在一起打了半輩子仗,除了君臣之義,還有同袍之情,死了也得做個鄰居,接著把這份感情敘下去!”
坐在塌邊的李世民笑著與斜靠在李靖笑著說,眼睛連眨都沒眨,一直盯著李靖看,兩個老頭臉上都洋溢的不那麼真誠的笑容。而且十九年來一直如此,李承乾對這兩個老頭的遊戲看的夠夠,說實話,真是沒什麼意思。
“哎,咱們都是以命相交的老弟兄,不用那麼客套!藥師你在南邊平定吳會,北邊掃清沙漠突厥,西邊安定吐穀渾慕容,隻有東邊的高麗沒有征服,您意下如何?”,李世民接過兒子呈上來的茶,淡淡地說道。
聽了皇帝這話,李靖馬上會意,從榻上滾了下來跪在地上,隻見這位年過七旬的老將雖染病在身,仍表示願意從行,拱手言道:“老臣過去憑借陛下的威力,做了點微小的貢獻,現在已是殘年朽骨,應該隨從這次出征。隻是怕死在途中,連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