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五章 再說一遍,這是私事!(1 / 2)

安穩的交接了北衙的軍權,又看看兒孫皆富貴加身後,李孝恭是笑著離世的,為人臣者能夠像他一樣,身前耀武於世,死後子孫皆受非凡蒙蔭,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呢!

聽聞李孝恭當夜就離世後,李承乾感慨非常,這麼一員柱國之帥,宗室的擎天之柱被無情歲月消磨死於病榻之上,不得不讓人唏噓,所以特意下詔停朝三日以示哀悼。

翌日,傍晚,李承乾在宣政殿召見了魏王李泰、晉王李治,以及房玄亮、杜如晦、馬周、張行成、高季輔,王治等一班重臣。先是聽取了關於軍需輪輸轉運的奏報,然後議的就是李孝恭的後事。

“諸位,在議河間王身後事之前,孤請你們先看看祭碑文,這可是孤熬了一夜才寫出來的,看看有沒有什麼不合適的地方,孤好改!”,話畢,李承乾指了指旁邊的案子,示意大夥移步去旁邊看。

曰:孝恭者,皇唐之宗室,西平懷王之子也,方高祖攘除四方,平定天下,至河間之功、略,可謂宗室標的者也。行循巴蜀,降者相望。眾請坑戮,孝恭酌量。獲降則殺,誰肯複降。進圍蕭銑,銑鎮破亡。

獲其戰艦,盡放滿江。救謂已破,不敢直當。既知再進,銑已降唐。輔公祏反,兵寇丹陽。孝恭往討,酒浮血光。眾驚恭喜,授首之祥。.......

見眾臣工對碑文沒有異議,李承乾點了點頭,隨即開頭言道:“諸位,河間王功高蓋世,是我唐軍中無敵的軍神,他的離世不僅是朝廷的損失,更是宗室的損失,孤心中既悲且痛。”

“來,你們都說說,他的身後之事,該怎麼辦!”,話畢,李承乾端起茶盞抿了一口。

老資格的臣子都明白,李孝恭的功勞不僅是明白上這些,暗地裏的功勞有多少恐怕就隻有皇帝和太子知道,所以身後給予相當的哀榮也不是什麼意料之外的事。

“《春秋》上說:元猶原也,既之為元,河間王不僅是宗室貴戚,更是元從勳貴,一生南征北戰,屢立戰功,老臣以為應追諡為“元”,以彰顯其功。”

房玄齡的話說完,杜如晦立刻就把話接了過去:“在官職爵位上,臣與幾位在下麵議過,追為司空-揚州大都督-岐郡王,不知道殿下以為如何。”

杜如晦說的這個主事可是有講究的,以李孝恭這樣的資曆,追任一個三公之位,那是情理之中的;揚州大都督則是因為其平定江南半壁之功。

至於岐郡王這個爵位,則是因為李孝恭生前的封地在那裏,死後以封邑之地為爵號也是慣例,所以此為中規中矩之議。

不過,李承乾卻對這樣的追諡不那麼滿意,不因別的,就是太低,所以搖了搖頭後。隨即言道:“伯父不僅有功於國,更有功於宗室,這樣的追諡太輕了。你說是不是,青雀。”

聽到太子點自己名字,李泰立刻站了出來,拄著拐棍,恭聲言道:“回太子殿下,臣弟以確實薄了一些,伯父與其他人不同,對他不僅要論功,也要論情。臣以為。”

李泰的想法很簡單,應追諡為以親王之遵為岐王,官職則為太尉,雍、揚大都督。這麼說是不僅考慮到其平定江南之功,更是要表彰其在貞觀一朝矜矜業業之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