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趙禎無遺憾(108)(2 / 3)

皇帝穿著冕服,高坐於殿,他像是一座巍峨的大山,讓很多考生心生敬畏。蕭靖看到一個顴骨略高的清瘦青年,心想原來年輕時候的東坡先生是這副模樣啊。

官家在考試前幾天,收到歐陽修的請罪。歐陽修在外頭新收了一個學生,叫做曾鞏,曾鞏同樣參加了這一屆的考試。歐陽修在會試改卷的時候發現了一篇好文章,以為是學生曾鞏所作,為別避嫌,身為主考官的歐陽修給這篇文章的作者判了會試第二名。

這一篇鋒芒畢露的應試作文《刑賞忠厚之至論》,原本該得頭名。

等待會試的試卷揭開名字之後,歐陽修才發覺文章的作者叫蘇軾,他認錯人了。他為人正直,向皇帝坦白事情的經過。

“陛下,臣有罪,臣自以為公平,不料存有偏頗……”

“眉山蘇軾?”蕭靖一聽就知道是誰,“無妨,等他來考殿試,若他有真才實學,朕自有判斷。”

會試不代表最終成績,一切解釋權歸皇帝所有。

殿試這一日,蕭靖的目光投向四周,在蘇軾的身上停留了一瞬。他眯起眼睛,看到後排有一個年輕人,此人長得和蘇軾有幾分相似,應當是蘇軾的弟弟蘇轍。

一眾考生們領到題目,先做筆試,筆試結果由考官們大致排列名次順序,再交由皇帝作最終評價。皇帝可以調整考生的名次,大多數情況下,他會對親自對筆試成績優秀者進行口試提問。

畢竟會寫文章的人,不代表會當官。誰當狀元,誰當榜眼,誰是探花,一定要拿出具體理由,才學足以服眾。

蕭靖:我瞅瞅,待會兒要提問誰。

蕭靖:這一年科舉……嘶,好像大佬不少啊。

北宋嘉祐二年的科舉考試,全國報名人數四十萬,錄取進士大約三百人,錄取率不足千分之一。這一年參加考試的考生當中,唐宋八大家占了三人,分別是蘇軾、蘇轍和曾鞏。

另外還有一個叫張載的考生,他在眼下的名聲不顯,但是他有一句名言,讓後世好多人記住。他曾說過: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老張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理學家。巧的是,這一屆科舉考生當中還出了另外一個理學家。

程朱理學的開創者程顥,小程年方二十五歲,看起來還挺靚的,不是教科書上皺巴巴的小老頭。

半個時辰之後,有官員將諸位考生的卷子全部收上來。蕭靖拿到卷子,掃了一眼,老張應當是一甲,小程文筆稚嫩,還欠一些火候。曾鞏考得不錯,蕭靖留意到另外三個姓曾、和曾鞏同一祖籍的考生。

不知道是不是曾家親戚。

若都是一家親戚,曾家的教育水平真的很了不起。在四十萬考試大軍當中,他家居然能殺出來四個決賽位。

蘇軾的卷子排在前五,而蘇轍在一甲當中。

“張載。”皇帝點了一個人名,問道,“你是長安人,你說說,如今長安的境況如何。”

張載出列,他聽到自己被點名,是興奮的。他躬身道:“學生年少時喜談兵,希望能上陣殺敵,奪回被夏人侵占的大宋疆土。仰賴陛下統治天下,這幾年長安百姓得以安居,學生得以靜心讀書,不被外物所擾。”

蕭靖:老張這個答案挺圓滑的,從側麵誇皇帝做得棒。長安人享受太平,不用顧著打仗,能夠讀書。

“長安是一個安居樂業的好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