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這一點來看,淩正道和李林還真就是一類人。可是李林與淩正道最大的不同,就是李林從來都不覺得窮人可憐。
你為什麼窮,原因你就是一個廢物!這就是李林對貧窮的認識。
與淩正道的知恩圖報不同,李林從來都不覺得自己虧欠別人什麼,自己今天的一切,那全是通過自己努力獲得的,與任何人都沒有關係。
父母?李林對於自己的父母也隻有痛恨。他痛恨自己的父母無能,為什麼人家的父母有錢有勢,自己的父母就無錢無勢?
原因就是父母太無能,他們根本就沒有資格做自己父母!
正是因為自幼就有這樣的扭曲價值觀,所以李林不僅看不起窮人,更不會去同情任何窮人。一群社會蛆蟲,憑什麼讓自己看的起?憑什麼讓自己去同情?
其實這個社會上,並不缺少李林這樣的人。他們有能力也有才華,甚至也比別人更努力,然而卻不懂得做人的道理。
德才兼備,而李林缺的就是一個德。
淩正道並不是真正的了解李林,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認識的那個李林,隻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的窮學生。
那時候的李林還處於社會的最底層,所以他隻能選擇融入與這個底層的社會,隻能塌下心思,為自己的未來去努力去拚搏。
如今李林是一位帶著光環的縣委書記,可以說已經將很多人都踩在了腳下,對於那些整日還在為溫飽掙紮的人,他的心裏隻有鄙視沒有同情。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人隻能靠自己,沒有本事沒有能力,就應該被踩在腳下。
李林自認為自己從來不依靠別人,可是他忘了,當時他餓了兩天沒有飯吃,是淩正道給了他兩包方便麵;他也忘了,燕京寒冬那刺骨的北風中,也是淩正道從舊貨市場給他買了件軍大衣……
其實淩正道真的應該看著李林餓死、凍死,他幫的這就是一個畜牲。
可是淩正道當初,隻看到為了拿到獎學金,每天隻睡四個小時的李林。那時候勤奮好學的李林,身上充滿了勵誌的正能量。
隻是這種勵誌為的隻是自己,卻從未考慮別人!自私、冷酷,這就是李林的真實寫照。
該說得話已經說完了,淩正道隨即也站起了身子,“李書記,再見。”
李林沒有說完,隻是點了點頭,甚至沒有起身要送淩正道的意思。淩正道對此也並不在意,他本來就是一個不拘小節的人。
辦公室的房門被重新關上,回想剛才淩正道說的那些話,李林隻覺得這位同窗可笑而又無知。
“淩正道,你無非就是依靠一些女人上位,如果沒有那些女人,你又算個什麼東西!”
李林鄙夷而厭惡地自語了一句,接著又將淩正道拿來的文件,隨手扔進了辦公桌旁的紙簍中。
在李林的眼裏,淩正道也是如以前那般懶散無能,除了會吃軟飯之外,便再也沒有任何的本事了。
就像淩正道不了解四年同窗的李林,李林同樣也不了解淩正道。
淩正道若真是如他說的那般無能,留在燕大的那些隨筆論文,又怎麼會被燕大重視,又怎麼會出現“淩正道獎學金”?
李林在燕大四年的生活太過狹隘,他除了自己的學業之外,根本就不會關心其他事和其他人。
正是因為如此,在外人看來,李林隻是一個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學業,以及自我努力上的勵誌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