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8章 事成(1 / 2)

張健仗著自己文化部網絡監管辦公室主任的權力,以淨化網絡環境為由,將所有的網絡直播平台禁封摘牌。這件事說起來,就是喻如藍從中“蠱惑”的,

按照喻如藍的說法,就是她在《新聞評論》想做這方麵的專題報道,希望張健能提供一些相關幫助,能讓自己及時拿到相關一手信息。

這種能討女人歡心的舉手之勞之事,張健自然是不會拒絕的,更何況在喻如藍的“幫助”之下,自己的工作也是深的領導認可。

隨後一些網絡公司負責人,就開始賄賂張健。那些人如何找到張健,同樣也離不開喻如藍從中“幫忙”。

總之一時之間,張健可謂是名利雙收,而且喻如藍還屢屢暗示,似乎是答應要做張健的情婦了。

如此好事,換作是誰心裏不覺得一個爽?

當然張健並不是什麼酒囊飯袋,他自然也知道那些網絡公司背後的投資者們都不簡單,自己把那些直播平台封禁摘牌這種事,到最後肯定是要鬆口的。

不過淨網行動是國家的一項政策,所以張健並不擔心自己會得罪人,到時候隻要自己稍稍鬆下口,那也人隻會敬自己而不會怪自己。

鬆口肯定是要鬆口的,但是不能急於一時,最起碼也要等該送錢的先把錢送完再說。

可是送錢的還沒有送完,檢察院的人就抓了張健一個現形。

中海市高新技術產品展覽會剛剛釋放出信號,檢察院方麵就展開了行動,這事情來的實在是太快了。

按正常程序來說,問題最起碼也要有個三五天才能解決。檢察院這麼快找到張健,那自然是因為喻如藍的原因。

整個事件喻如藍算是參與者,正常情況下,最後肯定能找到她的身上,所以喻如藍早就給自己留了後手。

首先喻如藍經常和張健聯係的電話號碼,是她通過某種手段搞到的複製號碼,目的就是在事發之後,徹底與張健擺脫關係。

張健受賄的事情,同樣也是喻如藍從中牽線搭橋的,不過喻如藍卻沒用從中拿過一分錢。

在得知中海市要舉辦高新技術產品展覽會後,喻如藍也是第一時間感覺到,高新技術產品展覽會將會引發什麼事情。

為此喻如藍果斷聯係了相關網絡公司負責人,讓其向檢察院舉報文化部門的受賄行為。

總之整件事情,都完全在喻如藍的掌握之中。淩正道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要論官場上的嗅覺,喻如藍是絕對要勝淩正道幾分的。

最高檢要查文化部,呂副部長這樣的領導,自然是比張健更早一步得到消息。意識到事情要鬧大,呂部長果斷反過來舉報屬下張健,稱其涉嫌賄賂自己。

領導那絕對是有領導水平的,呂部長這招先手,也算是把自己洗幹淨了。隻是張健卻慘了,不僅是受賄還涉及行賄。

張健在這次淨網行動中,先後收受賄賂近六百萬元,向直屬領導行賄近二百餘萬元。另外經過檢察院偵查處調查,張健另有超過一千萬的來源不明資產。

張健這個貪官所貪的錢雖然並不多,可是這個性質卻是極為惡劣的。呂部長為了推卸相關責任,把封禁摘牌網絡直播平台事情,都推到了張健這個下屬身上。

如此一來張健除了違紀問題,也是徹底得罪了一些商界人物,結果自然是就不用說了,按照事情性質惡劣程度來說,張健這後半生應該都會在監獄中度過了。

果然有些事就此如此,天道輪回報應不爽,張健這種官場上的敗類,早就該受到紀律處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