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奉武學院(1 / 2)

葉落秋深,快入冬了,太陽不在那麼強有力,溫和的掛在西山,就在龍泉古道上,有三個人拉著長長的背影前行著。

“少爺快夜了,這道上也沒個歇腳的地方。晚上不會又要找個破廟過夜了吧?”,說話的是一個十四五的小姑娘,一身紅衣手腕處係著一串銀質鈴鐺,俏皮可愛,讓人瞧著很是舒服。

“能尋著個破廟也不錯,好過睡在大橋頭底下。”另一個黃衣少年說著,看著不大和姑娘年齡相仿,看著很精神。

“哼,你還好意思說,不是你一路上磨磨蹭蹭,不是肚子疼就是嗓子渴的,耽誤那麼多時間,我們早就住進了客棧了。”紅衣姑娘說道氣急要朝旁邊的少年打去,一抬手,鈴鐺叮叮作響甚是好聽。

“少爺,快管管這個瘋丫頭。”黃衣少年慌忙跑著躲開,佯裝怕急了,邊慢跑邊朝前麵的少年喊道,小姑娘也輕跑的追著。

這少年,大約比他二人大上個一兩歲,隻是看著心性比起二人是老練些許,一身青衣,劍眉星眸。

他看著二人身子稍稍躬起,撐著腰說道,“真是奇怪了,這一天走下來你們比我精神多了,打鬧了一路也不覺的累,不然在把我的行李拿下來讓你們分擔些。”

說完,作勢要卸下自己的行李交予二人。

小姑娘聽了話生怕少爺真要自己多背行李,這才連忙駐足停了追打的攻勢,但還是忍不住瞪了黃衣少年一眼。

“都怪你。”

黃衣少年縮了縮脖子朝姑娘呶呶嘴,小跑追上前麵的青衣少年。

“少爺累了就把行李卸下來,我來幫你背下”。說著作勢要接過少年的包袱。

“我還真要你們幫我背,還是省些力氣留在武試上吧,還有都說不要叫我少爺了,喊大哥就好。”青衣少年有些認真道。

“哦。”三人再無多話認真趕路。

這青衣少年是距皖城八百裏左右的臨陽鎮秦家的秦二公子,這次是參加瀘州皖城五年一次的武試,目的也是為了在這次武試大比中,能一舉中試入選奉武學院,夫子說過他們一定能入奉武的。

身邊的二人,紅衣姑娘俞小漁是秦家大管家俞文之女,黃衣少年則是秦家護院沈天明的兒子沈牧,三人年齡相仿打小就一起長大,名以上以主仆相稱,私底下關係卻是很好。

這三人也恰好是鎮上的學武堂中最拔萃的,所以這次他們便一起來皖城參加武試,三人都是答應夫子的,要中試進奉武學堂,隻是夫子沒有和他們說過奉武學院有多難入。

說起奉武學院,便是大慶帝國的國之根本絕對力量,學生在學堂內學習武道,陣法等,學業結束後多數會入選大慶的奉武殿隨後在軍中或是地方朝野擔任要職。

八百多年前大慶開國之初,國內門派林立各派不服王化,國外更有敵國異族虎視眈眈。

大慶開國皇帝李化龍為此一手締造奉武學堂,創辦奉武後,募的無數武道高手和人才,所以大慶才用了區區數年便平定國內門派內患,也一舉力搓國外強敵。

又經數百年的發展,大慶在奉武學堂的加持下已是和燕國還有百川國一起成為了洪武大陸上最強大的三大人族帝國之一,而奉武學堂,也一躍成為了大陸最頂尖的武者搖籃。

一入奉武,成龍化虎,能入學奉武是每一個大慶乃至整個洪武大陸武者趨之如騖的夢想。

而入選奉武的條件極為苛刻,首先所有參試著年齡不得超過十八,而且必須是有三虎武生的實力才可以獲得參試資格。

雖然整個洪武大陸都是以武為尊,但是能在有生之年衝破武關踏入武生者隻有十之五六,而想再練成三象之力的更是難上加難,所有能在十八歲之前就踏入三象武生境的無不是天賦異稟就是貴族強派子弟,即便如此也僅是拿到了一個允許參試的資格。

而大慶帝國共有九州,每州治下一百零八城每城設一座奉武學堂,能有資格參賽者每城多達數千人,攏共參試人數多達百萬人,每每要淘汰八九成參試者,所以說能入奉武的無不是萬裏挑一的天才,其競選之艱難可想而知。

三人走了半個時辰左右,天已經昏昏沉了太陽在釋放著最後一絲餘光,眼看就要墜入西山。

“大哥,喝點水在走。”沈牧將一個牛皮縫製的水壺取下遞給秦淵。

秦淵接過水壺,咕咚幾口後遞還給沈牧,順手拿出一份隨身的地圖照著周圍看了看道,“沈牧,小漁在往前麵走些就該是望竹林了,穿過望竹林不遠就是龍泉驛站,到那我們就可以好好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