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思鄭重點頭。
這是關鍵。
33艘戰艦,一艘h9級主艦瑞徹之矛、兩艘g級主力、九艘f級、十二艘e級、三艘d級以及六艘運輸艦,堪堪達到一個師的戰力。但這之中的半數都是他們逃亡的路上收編彙整的。
俘虜雷哲·瑟歐赫的時候,他們就得知,繼續向前的容易艦隊大概率會正麵撞上瑟歐赫族長親自坐鎮的敵營主陣。如果他們全部按計劃抵達三嘉星域,兵力將達到5個師至少150艘戰艦的水平,且後續還會有源源不斷的後備力量抵達。
這些分批前進的力量以雷哲王者艦隊一個團的力量為陣首,排列成同樣近似“a”的樣式向那裏逼近。
前後都是敵人重圍的情況下,他們急於設法向內野傳遞信息,最後選擇了一條“z”字的迂回路線,成功繞過三個方向的敵人、切出宇宙潮汐範圍。
可惜,最初的目標因為馬丁而完全失敗。他們卻沒有時間在原地長時間停留。當時所在的那個位置實際正是空洞後續力量進入星野東區的一個關鍵路口,走得慢了,他們就會再遇到準備加入瑟歐赫主陣的後續梯隊。
於是,在沒有得到任何支援力量的情況下,本就消耗了半數儲備彈藥的容易艦隊再次後退,順著敵人才走過的路線倒回潮汐區之中,再沿著與高速航道平行但情況複雜的小路,借各類天體的掩護向遠離內野的方向繞路前進。
為了不暴露行蹤而陷入重圍,他們利用織網者強大的偵查能力,避開了絕大多數敵人,隻在不得已遭遇的情況下,用最小動靜拿下敵人,不留下任何痕跡。
為了掃清尾巴,他們也必須帶著拿下的敵人一起前進,艦隊也就因此越來越龐大。
看似越發強大的背後,是越發危險的形勢。
現在,33艘戰艦的主要指揮員與關鍵駕駛員都換成了現役軍人,他們才有可能真的做到這樣數量的星艦行進仍能協調一致。
可這也是極限了。最初容易艦隊所有戰艦和運輸艦裏捎帶出來的軍人都被用出來都不夠覆蓋全部。幾乎每艘戰艦上都不得不沿用部分原來的空洞人員來繼續協作駕駛。如果其中的任何一個人伺機做小動作……
而且可以想見,再往前走,這樣的矛盾情況隻會越來越突出,不暴露行蹤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
“艦隊裏,俘虜的人數已經超過了我們的人數,控製水平已經抵達臨界值。”基思對單惜海並不掩飾,“這裏成了艦隊休整的最關鍵節點,我需要知道,這裏現在到底有多少人能用?”
單惜海聞言露出思索的神情:“補給方麵肯定有多,但人……說實話,我們一直都沒有係統的組織軍事訓練,現役軍人的比例也遠小於拓荒者和原住民,要論專業技能恐怕很不均衡。更多的還是要看戰略目標。但就算全部換成了自己人,這個數量也……”
“33對3000,確實是蚍蜉撼樹。”基思露出一抹苦笑。
現在,他們就是一支孤軍,眾叛親離。
東區駐軍、空洞勢力以及未來可能從聯邦其他方位抽調進來的戰力加起來,大約就是3000艘戰艦的規模。這直接等於接下來隨時可能爆發的戰爭強度。
眼下,隨著時間推移,空洞的戰略部署逐步到位,聯邦內野對於敵人形勢的估計又越來越偏離真相,兩邊形成的落差越來越大。誰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全麵的戰爭便會被觸發。
敵人調動兵力的時候,他們尚且難以匹敵,戰爭真的爆發的時刻,整個星野東區可能都寸步難行。
“就算不可為,也沒有回頭路了。我們現在的策略很簡單,全部對換。用最短的時間把艦隊裏的俘虜和你基地裏的人員全部交換,帶走全部補給、物資和戰力,破壞剩餘的通訊與武力裝備,畫地為牢,把俘虜全部留在這裏,我們盡快離開。”
對比隱匿行蹤的需要,他們的動靜要越小越好。要是能讓遇到的這些敵人無聲無息消失,自然最好。
但基於未來需要更多力量來左右戰局的考慮,他們又必須繼續設法壯大。隻靠當初的那批士兵來操作,根本無法發動33艘戰艦的艦隊。可留著俘虜來用,這些人又會是最大的掣肘,永遠需要他們花時間去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