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不要臉(2 / 2)

小婁子應了,趕緊跑去瞧了。

這一瞧,遠遠地,果然看到康王與顧幽兩人往英武殿後的荷花池去了,馬上回去報了夏靜月。

夏靜月唇邊勾起惡作劇的笑意,帶著小婁子專拐了一條遠道往太醫院去。

這一條道兒得要經過後宮與前殿相邊的地方,夏靜月慢騰騰地走著,不一會兒,寧王帶著人從後宮出來。

夏靜月狀似無意地問小婁子:“你是說顧女官往英武殿後的荷花池去了?這不太可能,池上的荷花早就枯了,難不成賞枯荷去了?”

小婁子以為夏靜月不信他方才的話,急得連忙解釋說:“小的怎麼會騙您,小的親眼見顧女官和康王殿下過去的。”

“我又沒說你騙我,隻是我叮囑了她看著皇上的,別讓皇上隻顧吃酸棗糕,每天還要喝一碗藥才行。這會兒,正是皇上喝藥的時間,她應該在英武殿的,怎麼會和康王殿下偷偷去了荷花池……”

夏靜月與小婁子的身影漸漸離去,說話聲也慢慢地聽不清楚了,寧王在原地呆立了片刻,隨即滿臉怒氣而去。

夏靜月在轉角處瞥見了,笑吟吟地走了。

中秋夜宴出事的那一天,三公同時向皇帝施壓,皇帝不得不聽從。

三公大臣在先帝時期是朝中重臣,位極人臣,先帝要處理政事都需要聽從三公的意見。然而當今皇帝登基之後,有意分散三公的權利,將原本屬於三公的權利慢慢轉移到中書省。

朝中早已默認,三公已成虛銜,除了太師之外,其餘兩位大臣早無實職。

然而中秋夜宴之事令百官重新看到了三公的影響力,大象雖死,亦有千斤。何況三位大臣是先帝時期的大臣,即使已無實職,但他們所代表的意義連皇帝也不能不重視。而且,三公的門生子弟遍及朝野,德高望重,不管是在民間,還是朝堂之上,都極有影響力。

那天之後,以前不理朝政之事的顧太傅與紀太保重新吃香起來。

顯然連妃也看清楚了太傅府的底蘊,不僅在皇帝麵前仍能說得上話,另還有一個手握兵權的大都督,比李家隻在文臣上有建樹底蘊深厚得多了。

連妃衡量之後,又撇開了李家,想跟顧家結親了。

有這種想法的,估計還有舒德妃。

夏靜月曾聽說,顧幽生病時,不僅連家派人去送禮問候,舒家也派了人過去。

今天是顧幽進宮的第一天,康王就急著找顧幽去了,那寧王呢?

很明顯,那匆忙的背影不言而喻了。

夏靜月心頭冷冷一笑,一邊對睿王表著深情,一邊踩著康王寧王兩條船,可別翻船了!

顧幽原本想讓夏靜月不痛快,沒想到最後結果反倒自己吃了一肚子的悶氣。

夏靜月如此難對付,跟刺蝟一樣渾身是刺,讓她找不到可以下手的地方,令顧幽更是心頭大恨,她就是看不得夏靜月一個村姑卻比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