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被顧幽說得有幾分動心,他遠在京城,無法掌控邊關將領將士,倘若有顧幽替他宣揚著皇威,眾將士就不會全被睿王收買人心,多少會記得他這位皇帝。
但當皇帝看到顧幽孱弱的身子,仿佛風一吹就倒了,這一路風雪交加,隻怕沒到邊關人就倒下了。即使能撐到邊關,她還能忍受得住邊關那惡劣的氣候與生活嗎?
皇帝可以毫不猶豫答應夏靜月的請願,除了夏靜月打小在鄉下練得身子骨強壯外,她還是一個大夫,知道怎麼照顧自己,生病了也會知道怎麼辦,但顧幽……
皇帝是真的疼顧幽,不願她去邊關吃這一份苦,思前想後,還是決定拒絕顧幽的要求。
皇帝的反應也在顧幽的預料之內,因此,在皇帝要開口拒絕之前,顧太傅恰時來了。
顧太傅走到皇帝麵前,二話不說,與顧幽一道跪下。
皇帝一驚,連忙朝錢丙乾叫道:“快把太傅扶起來。“
顧太傅卻長跪不走,說:“皇上,難得幽兒這孩子願意為您分憂,您就答應她吧。”
皇帝急道:“太傅,不是朕不願意,幽兒的身子是受不住的。”
“皇上不必憂慮,幽兒並非魯莽之人,她決定了去邊關,必然是心裏有數的。此去雖說路途遙遠,隻要帶足保暖衣物,再多派幾個妥帖下人照顧一二,想來是能安然到達的……”
顧太傅為了說服皇帝,方方麵麵,於公於私,都說得盡善盡美,說得皇帝再也說不出一個反對的字來。
在顧太傅的保證和支持下,皇帝終於被說服了,全了顧幽的一片心意。
因為對顧幽的偏愛,皇帝也親自寫了一份詔書,讓中書省潤筆後即刻發下去。
顧太傅為了讓顧幽的風頭不輸於顧幽,親自去了中書省,找了他在中書省的幾名門生,親自去監督潤筆的事。
於是,一份將顧幽捧上神壇的詔書連夜出爐了。
然而詔書出來,已是深夜,路上早就宵禁了,隻能等到明天再張帖到大街小巷。顧太傅為了明天的顧家榮耀,為了送顧幽步上青雲,通宵達旦地組織太傅府的門客,將要明天進行一場震動國人的造勢行動。
皇帝準了顧幽隨軍之後,消息也迅速傳了出去。
最先知道的,莫過於一直關注著顧幽的寧王了。
寧王素知顧幽與夏靜月暗中較著勁兒,今天夏靜月風頭大盛,他已猜到顧幽心裏會不高興,便去太傅府尋顧幽,免得她鑽了牛角尖。去了太傅府,聽太傅府下人說顧幽和太傅進宮了,寧王心裏咯噔一跳,暗叫不好了。
他匆匆往皇宮趕,正好在半道遇到了從宮裏出來的顧幽,也知道了顧幽隨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