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信仰不能多元(為愛加更)(1 / 2)

係統給小院的裝修方案其實還挺仙的。

別的不說,前廳以四條屏隔開吧台與散客區,就特別雅致。

四條屏上,有書者用隸書將蘇東坡《賞心十六樂事》呈現出來。

尤其是第一屏上的“清溪淺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話;暑至臨溪濯足;雨後登樓看山;”頗得人生意趣。

在場有懂書法的客人已經拿起相機開始拍照。

“這字一看就了不得,雜糅張遷和好大王,取法魏碑,看似中正平和,但字裏行間又透著些許曹全。想來是名家之筆!”其中一名客人一邊拍照,一邊感歎。

最後他又看了落款,隻見落款是鄧石如,嚇得那客人手一抖,差點沒摔了!

“應該是噴墨高仿的吧?”他的朋友盯著四條屏翻來覆去看個不停。

那個客人擦了擦汗:“應該,應該,真要是鄧石如,店家也不敢堂而皇之放在這裏啊!話說,這仿得也太像了!”

一旁的吳曉也注意到了這邊,她對書法沒有研究,隻覺得那一個個扁扁方方的字醜了吧唧的,想吐槽,又怕被人笑於是忍著不說。

不過,自從她進了前廳,便覺得這雖然是個吃飯的地方,但卻無比雅致。

想來那個老板投了不少錢進去。

書法她確實不懂,但光是前廳的一些擺設,就算是仿品的價格估計也挺恐怖的。

就在他們還在拍店裏軟裝的時候,那邊小二和葉佳怡已經端著今晚的主菜走了出來。

隻見他們在每人麵前放了一隻小碗,然後又給每人配了一碗米飯。

年紀稍大的攝像老羅明顯對瓷器有些研究。

“好家夥,人手一隻纏枝蓮紋青花大碗,這畫工,就算是現在的工藝品一隻也要三百多塊!”

這裏老羅口中的青花大碗隻是瓷器行的術語,碗本身其實並不大,隻是比家裏日常吃飯的碗稍稍大些。

但即使碗不大,深口的碗中也密密麻麻排布著油封肉和荔浦芋頭,分量很足。

當菜品剛剛端到眾人麵前時,一股夾雜著芋頭的清香和豬肉的鹹香便撲鼻而來。

老唐在廣州是吃過香芋扣肉的。

當他聞到香味的第一時間便敏銳地發現,這個肉不是普通的豬肉。

鹹香中帶著絲絲醃製的味道,不過,這味道並不衝鼻,顯然不是傳統的鹹肉。

不過當老唐夾起一塊肉時,他發現這肉跟鹹肉有些像,雖然肉皮呈現出醬油的紫紅色。

但肉質本身微微泛黃,但又不是鹹肉的那種金黃。

輕輕抖起筷子。

老唐差點把眼珠子瞪出來。

隻見那肉在筷頭隨著筷頭輕輕顫動,一看就是酥爛無比。

要知道蒸鹹肉,除了肥膘部分,瘦肉都是偏柴的。

但這個肉卻在蒸製後,既有一點點鹹肉的微香,又有普通五花的軟糯。

“這也太神奇了,陳師傅是怎麼做到的?”老唐目瞪口呆。

就在他還在研究到底是什麼肉時,旁邊跟來的無知少女早就將一口肉塞進嘴裏,搞得她滿嘴流油。

“好香……唔!好好吃!”

老唐聽到這話有些扶額,要不說是無知少女呢,跟著他走南串北那麼長時間,對於一道美食的評價僅僅停留在“好香”、“好好吃”上麵。

就有點丟人。

這時,陳陽從後廚走了出來,他的旁邊站著呂小燕和黃立群。

今天請客人免費品嚐新菜品,目的就是為了說明咱們華夏的飲食文化中也有油封鴨類似的存在。

既然是抱有這個目的,他自然要出麵解說一番,不然大家吃進肚子,拍拍肚皮就走了,誰管你這肉是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