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早前準備好了煲折紅鴨、花盞和膠菜。
所以簡德運反倒是全場四位師傅中最悠閑的一個。
甚至陳陽在製作獅子頭肉餡時,他還饒有興趣地勾著腦袋朝陳陽這邊看。
按道理講,同樣是做獅子頭的獅子樓眾人就在他旁邊,簡德運對獅子頭感興趣,那也應該看洪元思的操作來著。
其實一開始,他觀察的對象也是洪元思,但看了一段時間後發現,洪元思的操作怎麼說呢,中規中矩,跟他心目中的獅子頭做法不敢說相像吧,簡直完全一模一樣。
看了一會兒,他就對獅子樓那邊失去了興趣。
反倒是陳陽這,種種“不正常”的操作吸引了他的注意。
首先,從單刀切丁、剁餡,到加水比例完全讓人意外,簡德運剛開始時也覺得陳陽這是在瞎胡鬧。
可看著看著,他就發現,陳陽這裏似乎並不是無的放矢,反倒針對性很強。
譬如,陳陽的用料比例,肥六瘦四這就很有講究。
想來應該是為了結合現代人口味刻意調整的比例。
至於加水的比例,也應該是因為肥瘦比例的調整而跟著調整的緣故。
不過,就在他饒有興趣地想繼續看下去時,他身後的徒弟提醒道:“師傅,蒸製時間到了,鴨子應該OK了!”
簡德運這才依依不舍地收回目光,開始關注自己這邊。
煲折紅鴨因為蒸製過程中水蒸氣的作用,使得之前因為炸製而變得酥焦的鴨皮吸飽了水分開始變得軟糯。
隻見他將鴨子蒸製中出現的原汁倒在一個碗裏,然後將鴨子翻扣在一個大圓盤中。
接著他戴著一次性手套,將鴨子造型整理了一番。
因為這時候鴨肉酥嫩,所以在整理鴨子的時候,他顯得十分小心,動作非常溫柔。
首先,這道菜要確定一個主位,也就是鴨頭的朝向,鴨頭擺放朝什麼方向,接下來的擺盤就要根據這個方向走。
至於調整鴨子,其實就是鴨胸朝上,鴨頸拉長,鴨嘴一直撐到盤子的邊緣。
接下來,中火|熱鍋,下油,放入膠菜、鹽、二湯少許炒至九成熟,將膠菜倒入漏勺,瀝去湯汁。
這時再將炒鍋放回灶上,放入膠菜、芡湯,加濕澱粉勾芡,淋明油後用筷子將膠菜一根根摘出鍋放入鴨身四周。
在場所有人屏住呼吸看簡德運的操作,隻見他將菜梗對著鴨身,注意,是鴨身,撐長的鴨頸四周是沒有。
而膠菜的菜葉則打開繞著盤子做孔雀開屏的造型。
等膠菜全部擺完,這道菜大抵的造型就出來了。
長長的鴨頸好似琵琶的鳳尾頭至頸部這一段。
而鴨身和膠菜組成那圓圓的形狀好似琵琶的背板。
看到這一幕的觀眾全都驚呆了。
琵琶鴨、琵琶鴨,沒想到真正兒做成的琵琶的樣子。
簡直太漂亮了。
別的不說,就這菜品的擺盤和品相就能拿分不少。
這還沒完,簡德運又俏咪|咪地調了一個芡汁,倒在了紅褐色的鴨身上,因為推了明油的關係,這“琵琶”好似剛剛保養過,一瞬間整道菜品都在放光,十分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