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完成的這道S+菜品讓陳陽欣喜若狂,但主線任務上的十二道S+淮揚菜卻沒有增加,依然還有三道缺額。
其實陳陽想想,沒有完成缺額一點都不奇怪。
這道麻辣鵝雖然是在蘇省興起,但底味的根在川省,跟傳統的淮揚菜差別很大,不收錄在十二道菜中也算正常。
不過對於熱愛美食、喜歡研究美食的陳陽來說,這道菜似乎比傳統的淮揚菜更有意思。
菜肴派係的融合似乎在今天漸漸成為一個趨勢。
就拿這道菜來說,鹵子中的配方加料應該是結合了蘇皖兩省鹵鵝的配方,講究以鹹吊鮮,以鹹去味。
而紅油麻椒的加入,則突出川味中麻辣見長,重在味變的特點。
神奇的一幕發生了。
鹹、香、麻、辣融合在一起後出人意料的美味。
兩道川味涼菜,似乎給陳陽打開了一扇門,門後站著的就是麻辣味和紅油味的江湖。
都說有沒有一缸辣味地道、辣香濃鬱的熟油辣子,就成了能否做出一道上品川味涼菜的關鍵。
在川省,有家就有油辣子,但真正能達到色彩紅豔、辣而不燥、香味醇和綿長的卻很少。
陳陽總結了一下這兩道菜中,他對熬製紅油的一些心得。
首先,熬煉紅油的辣椒質量要好,幹辣椒要求肉厚籽少,顏色油潤紅亮。
想要將一道菜做好,材料方麵首先要過關,師傅呂小燕說過的話言猶在耳,還記得美食的三個模塊理論嗎?
第一個模塊就是食材的選擇。
現在看來,不僅淮揚菜對原料本味要求極苛刻,川菜在這點上也不逞多讓。
大學時,有一件事讓陳陽記憶猶新。
那是大四那年,學校的課業已經很少,陳陽他們寢室裏一幫子兄弟天天聚在一起用PS玩實況。
因為遊戲玩得昏天暗地,寢室裏一幫人經常會錯過吃飯時間。
食堂裏已經沒飯了怎麼辦?
陳陽他們從櫃子裏俏咪|咪地拿出大功率煮鍋下麵條。
一人一碗隻加了鹽的清水麵條可怎麼入口呢?
這時來自黔省銅仁的室友拿出老家寄來的仔雞紅油辣椒。
我的個老天,每當他拿出那個醜兮兮的塑料大罐,一個寢室都在流口水。
那真是又辣又香,賊過癮,吃上一口,完全忘了上麵和下麵即將遭得罪,整就完事了。
萬一再挑出一大塊被炒得又幹又香的仔雞,那感覺就像中了彩票大獎,放在嘴裏用口水浸軟後再嚼一嚼,給個保研的資格都不換。
但陳陽畢業後回家,按照同寢兄弟給得配方熬那辣子味道卻始終不對。
後來陳陽還特意給那室友打了電話,請教了這方麵的原因。
原來,每年到季節,室友的媽媽都會去山上找農民收一種當地的辣椒。
據說隻有銅仁當地山上種的辣椒才能讓一鍋辣子,又辣又香。
外地的辣椒,甚至銅仁當地山下的辣椒做出來的辣子味道都差了一籌。
可惜,後來這個同學畢業之後聯係減少,最後已經杳無音訊,陳陽還挺惋惜的,這算不算一道菜記住一座城,一道菜懷念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