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福島安正這一番話,頓時打消了眾領事們投降的念頭,因此金璋立刻轉向鮑爾,道:“上校先生,如果對方發動進攻,我們能夠堅持多長的時間?”
鮑爾想了一想,道:“領事先生,我估計最多隻能堅持三天時間,因為租界的地區太大了,盡管我己經縮小了防禦陣地,但我們的人數還是不夠,槍支彈藥也不足,我想三天的時間應該是極限了。不知道北京方麵的援軍什麼時候能夠趕到天津。”
金璋苦笑了一聲,道:“北京方麵己經回複了,在短時間內他們還無法趕來增援天津,隻要求我們盡可能堅守得長一點的時間。”
原來北京的八國聯軍收到了福島安正的電報,知道天津城己失守,而駐守天津城的日軍也被擊敗,這一下也給八國聯軍不小的震動,雖然他們對這夥自稱是海外華人的來曆還十分懷疑,認為很有可能是清政府搞的鬼,也許是南方的督撫弄出來的。但八國聯軍的指揮官到是達成了一致,就是隻靠目前北京八國聯軍的實力,恐怕難以收複天津,重新打通海路,畢竟能夠連續攻占天津、大沽口的敵軍,實力絕不容小視,隻有等徳國艦隊到達中國,雙方合力才有把握擊敗這支敵人,起碼徳國艦隊到了,聯軍才能重新掌握製海權。
於是八國聯軍的指揮官首先聯名發電到上海,首先告上海方麵戰事的進展,要求英國駐上海領事霍必瀾(Pelham Warren)立刻調查,這夥所謂的海外華人是否和清國的南方督撫有關。
原來在清廷尚未向各國宣戰之前,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郵政大臣盛宣懷等清國的南方督撫即商議如何在這緊張的局勢下,保存東南各行省的穩定,避免列強有借口入侵中國;甚致密議盤算倘若北京失守,而且慈禧太後、光緒皇帝遭遇不測的時候,就由東南督撫大員推舉李鴻章出麵,擔任總統來支撐中國局麵。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緒皇帝的名義,向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誌帝國、俄羅斯帝國、奧匈帝國、大日本帝國、意大利王國、西班牙帝國、荷蘭殖民帝國、比利時王國十一國同時宣戰 。
1900年6月26日,在清國的東南督撫大員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等人的支持下,由盛宣懷從中牽線策劃,上海道餘聯元出麵,與由英國駐上海領事霍必瀾為首的各國駐滬領事,協商簽訂了《東南互保章程》。規定:抵製義和團運動向南方蔓延,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同保護,但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南方各省督撫保護,兩不相擾,以保全中外商 民人命產業為主。
既然《東南互保章程》是由英國駐上海領事霍必瀾出麵簽下的,那麼現在八國聯軍懷疑這夥所謂的海外華人是清國的東南督撫大員弄出來的,那麼自然是責成霍必瀾去調查清楚,另外現在李鴻章就在上海,他是促成《東南互保》的重要支持者之一,因此也正好直接找他弄清楚。
另外,八國聯軍還讓上海方麵做好準備,一但德國艦隊到達上海,立刻將當前的局勢告訴給德國艦隊,要求德國艦隊盡快趕到天津,雙方合力擊敗這夥所謂的海外華人,另外就是雙方保持緊密的聯糸,好協同作戰。
同時北京的徳國公館也向山東青島的德國青島總督府發出電報,內容大體和發給上海相當,都是催德國艦隊盡快趕到天津來。
而發出了這些電報之後,八國聯軍就在北京駐守,隻是派出了一些探子到天津來打探消息,但根本就沒有出兵的打算。至於天津租界,那就隻有讓他們自生自滅吧。反正在徳國艦隊未到之前,八國聯軍是不會輕易出兵的。
隻是天津的各國領事那知道這些內情,還以為八國聯軍是需要一些準備時間,因此隻要多堅守幾天,八國聯軍就會趕來增援租界。
隻有福島安正心裏清楚,八國聯軍在短期內是不會趕來增援天津的,盡管福島安正的實戰經驗不多,但對局勢的把握卻是要比所有的領事都要強得多。不過福島安正當然是不會說破,因為他己經盤算好了,雙方打起來才對日本有利,另外他也做好了打算,一但租界守不住了,就立刻從租界撤退。他己經和日本駐天津領事伊集院彥吉商量好了,在碼頭上準備好了一條船,生火待命,一但戰事不利,就立刻上船北上,逃到北京去。日本的天津租界並未進行建設,因此在天津隻有一個領事館,人數也不過二十幾人,很容易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