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渤海海戰(三)(1 / 2)

但就在這時,隻是“轟” 的一聲巨響,俾斯麥伯爵號龐大的艦體猛然巨顫起來,指揮室裏有幾名軍官促不急防,紛紛摔倒在地。

“中彈了!”海因裏希的頭腦中頓時閃出了這樣一個念頭,但這時他到是還沉得住氣,立刻大聲道:“報告中彈部位,損失……”

而海因裏希的話還沒有說完,又聽“轟轟” 兩聲,俾斯麥伯爵號又連中兩彈,其中一發炮彈落在俾斯麥伯爵號的前甲板上,指揮室的兩塊玻璃都被汽浪震碎,而透過舷窗向外看去,果然見對方的各艦艦炮均以開火,另一隊德艦的首艦勃蘭登堡號也連中了兩彈,在兩艦前方左右的海麵上,還升起了數根水柱。

這下海因裏希大為震驚,如果說己方隻挨了一炮,還可以說是偶然,但俾斯麥伯爵號連中三彈,而另一邊的勃蘭登堡號也挨了兩炮,這就不能用運氣來解釋,隻能說對方是在瞄準射擊,並非胡亂射擊。而對方在10千米的距離上,竟然能夠保持這樣精準的命中率,在海因裏希的認識當中,就連英國人恐怕也沒有這樣精準的炮擊水平,那麼這夥海外華人是怎麼做到的?

不過現在並不是思考這些事情的時候,畢竟戰事要緊,海因裏希立刻下令,命艦隊馬上轉向,以側舷對敵開火還擊,盡管在這個距離上,徳國艦隊的火炮根本無法進行精準射擊,但現在也沒有別的辦法,本來在海因裏希的計劃中,應該是在距離拉近到六七千米的時候才開始轉向,但對方可以在十千米以外開火,而且還有相當高的命中率,因此隻能提前轉向,遠距離向對方開炮還擊,總好過隻能挨打不能還手。

而就在海因裏希做出這一決定的時候,俾斯麥伯爵號競然又挨了三炮,好在是俾斯麥伯爵號雖然隻是一艘裝甲巡洋艦,但裝甲比一般的戰列艦也薄不了多少,而且是用的克努伯公司最新生產的表麵滲碳硬化鋼板,挨炮的部位也不是致命處,因此傷損到並不大。

等俾斯麥伯爵號轉向之後,艦首尾的四門艦炮也一起開火,向對方展開了轟擊,而在俾斯麥伯爵號的身後,維多利亞露易絲皇後號也開始轉向。

保持10公裏的距離開始炮擊,是穿越艦隊在戰前製定的作戰計劃,畢竟徳國艦隊的實力,要遠強過上一場海戰的日本艦隊,由其是三艘勃蘭登堡級戰列艦都裝配有六門280毫米口徑的火炮,因此必須相距離拉到10公裏以上,才能基本保證穿越艦隊的安全,就算是會被擊中,也給近防炮足夠的反應時間攔截炮彈。雖然在10公裏以外,穿越艦隊的命中率下降到五六成左右,但在這個時代來說,這仍然是神一樣的命中率了。

結果在短短一分多鍾的時間裏,兩列德艦當頭的俾斯麥伯爵號、勃蘭登堡號都各自中彈十餘發,好在是這兩艘軍艦的裝甲厚實,而且挨的炮彈也是從100毫米炮彈、76毫米炮彈居多,因此到還都挺得住。

而隨著德軍各艦紛紛轉向,兩艦後麵的其他各艦也都顯露出來,而且兩支艦隊也逐漸打開距離,主陣艦隊橫向展開,和穿越艦隊展開對轟,而遊擊艦隊則向左邊繞過去,企圖從穿越艦隊的側翼發動攻擊。

海麵上硝煙彌漫、炮聲轟轟,水柱四起,一時間戰事進行的十分激烈。

不過隨著戰鬥展開,不斷有徳艦破擊中,而在戰場的另一端,雖然在穿越艦隊的附近,水柱起伏,但卻沒有一艘艦中彈。

昆明艦的指揮室裏,穿越艦隊的指揮官尚晉峰一麵注視著眼前海麵上激烈的戰爭,一麵下令水導部:“準備發射魚雷,目標俾斯麥號、勃蘭登堡號。”

這一次戰鬥,使用魚雷來打擊德國艦隊,而不是導彈,也是在戰前就決定好的,因為在前麵的戰鬥中,己經試過了用導彈打這個時代的軍艦效果,因此在這一戰中,則要試試魚雷的威力。

在穿越艦隊的五艘戰鬥軍艦上,都裝備有兩座三聯裝324mm 7424型魚雷發射器,可以發射魚7型輕型魚雷,另外五艘戰鬥軍艦的艦載直升機,也可以搭載魚7型輕型魚雷,進行空投發射。在襄陽艦、懷化艦上,各備有12發魚7型輕型魚雷,嶽陽艦、三亞艦各備18發魚7型輕型魚雷,而昆明艦的排水量最大,配備的魚7型輕型魚雷最多,共有24發,五艘軍艦加起來,共計有84發魚7型輕型魚雷,這是穿越艦隊除了導彈以外,另一大海戰利器。

魚7型輕型魚雷的來曆頗有些傳奇色彩。1978年10月一艘中國漁船在南海撈到一發沒有爆炸的美國MK-46 I型魚雷,估計是美軍演習時遺失訴,於是這枚魚雷經海軍送到705所進行研究檢測,代號為109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