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獎之後,接下來上台的一批人更多,足有四五十人,而且並不是戰士,其中有男有女,但以女人居多,還有一些小孩,絕大多數人都是頭纏白布,一身孝服,神色也是淒淒慘慘。而這時主席台上介紹,原來上台的人都是在天津保衛戰中陣亡士兵的家屬代表。
天津保衛戰中陣亡的新軍士兵並不多,隻有八十餘人,其中有十餘人是無親無故,獨身一人,其他則都有家屬,或是父母、或是妻兒。當然,這時上台來的,並不是所有陣亡士兵的家屬,隻是其中一部份代表。
要想讓士兵們徹底沒有後顧之憂,不僅僅是要給軍人足夠的社會地位和榮譽感,還要讓他們相信,在戰場上陣亡之後,他們的家屬親人將會得到優厚的保顧才行,因為參軍的都是輕壯年人,絕對是家庭的支柱或是主要的勞動力,而打仗就免不了死亡,一但身死,家庭將會遭到重大的打擊。
而在中國古代,對陣亡士兵家屬的保障非常落後,好一點的會給家屬一筆撫恤金,然後就基本不聞不問了,而壞的結果則是什麼都沒有,反正人死了就死了,那還管家屬的死活。因此在中國古代,一般能有出路的人,大多都不願當兵。
做為現代社會的穿越者,當然知道對陣亡士兵家屬的照顧保障,對軍隊的軍心士氣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事情,因此在這次慶賀天津保衛戰勝利的大會上,將對陣亡士兵家屬的撫恤保障,也作為一個重點的進程。
這時秦錚代表臨時執行委員會和軍事委員會發言,首先向家屬代表敬了一個軍禮,道:“你們的親人是為了抗擊侵略者,保衛天津、保衛家園、保衛天津的人民而牲犧的,我們將會永遠記得他們作出的供獻,雖然你們的親人在戰場上牲犧了,但你們可以盡管放心,隻要有我們在,就會保障你們以後的生活,讓你們的親人在地下可以瞑目。”
秦錚說完之後,台上有些家屬已忍不住哭了起來,不一會兒整個主席台上己是哭聲一片,而台下這時己是鴉雀無聲,觀看的民眾心裏也都不好受,再大的榮光有什麼用,人死了就什麼都沒了,留下這一家老小怎麼活,就算給一筆撫恤金,又能夠幾年用,能管一輩孑嗎?因此剛才一些被台上受獎士兵的光風所吸引的人這時頭腦也清醒了不少,心裏也不由自主的打起退堂鼓來。當然,這夥海外華人到是比朝廷有些人情味,不管怎麼說,對這些家屬還是相當尊崇的。
這時秦錚才宣布對陣亡士兵家屬的撫恤計劃,首先是每個家庭將獲得軍烈家屬的稱號,以執行委員會的名議發給一塊定製牌匾,可以掛在家裏,以示光榮。
而每個家庭可以一次性獲得五十兩白銀和一百公斤糧食的憮恤,從此以後每個月還將得到五兩白銀、二十公斤糧食的補貼,無論是陣亡士兵父母還是妻子、孑女,都可以獲得憮恤和補貼,父母、妻子一直領取到死亡為止,而如果子女則一直獲得補貼到二十五歲。另處每逢重大節目,還將會有一些其他的補助。
其次是陣亡士兵家屬如果是住在農村,可以按照以後製定的土地製度分配到土地,並且享受免稅待遇,時間與補貼一樣。而如果生活在城市,則給他們免租提供住所,而且還會優先給家屬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保證除了補貼之外,還有其他的收入來源。而陣亡士兵有未成年的子女,可以免費進穿越者開辦的學校讀書,學習知識,成年之後也由政府給他們安排工作。
最後是宣布,以後戰鬥中陣亡的士兵家屬,都將享受同樣的待遇。
隨後,夏博海、秦錚等人將軍烈家屬的牌匾、證書一一交給家屬的代表,並且還安慰他們幾句。原來這些家屬隻是接到通知參加慶賀大會時會獲得撫恤,本以為就是一次性發給一筆撫恤金,最多是給得多一點,卻沒有想到竟是終生的保障,那麼以後的生活也就有了基本的保障,因此這些家屬們在傷心之餘,心裏也十分感動,紛紛向穿越者們表示自己由衷的感激。而整個氣氛也完全按照穿越者預想的進程發展。
家屬的憮恤、補助結束之後,出現第三批登台者,而這次登台的人數最少,一共隻有五個人,而且全部都是傷殘者,還有兩人是坐著輪椅,由人推上台來的,其他的三人中,有二人隻剩一支手臂,另兩人則是瞎了一隻眼,不過這五個人全部都是穿著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