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南下上海(二)(1 / 2)

秦錚嗬嗬笑道:“這己經是李中堂發來的第三封電報了,說明李中堂盼望先生南下的願意十分迫切,而以前因為我們要應對八國聯軍反攻天津,因此才沒能讓先生去上海,但現在我們己經擊敗了八國聯軍的進攻,消除了天津的軍事威脅,既然李中堂如此催促先生南下,我們自然不應再阻攔先生去上海,隻要先生願意,我們會立刻安排船隻,送先生南下上海,麵見李中堂。”

趙維忠點了點頭,他也不是笨人,當然知道李中堂這麼急切的要求自己南下上海的目地,說起來雖然自己算是淮軍集團的人,但卻算不上什麼大人物,一年也難得見到李中堂幾麵,平時李中堂根本不會注意到自己,隻是現在這夥海外華人的風頭正勁,而自己陰錯陽差和這夥海外華人拉上了一些關糸,才引得李中堂的重視,希望通過自己了解這夥海外華人。

而估計這夥海外華人也是想通過自己拉線,和李中堂取得聯係,否則當初就不會以自己的名議,首先給李中堂發電報。當然,趙維忠也能夠理解,這夥海外華人既然想回歸中華,除了自身的實力以外,還需要在朝中找到支持者,而盡管李中堂的權勢大不如從前,但畢竟是經營多年,盤根錯節、枝繁葉茂,在大清國的影響力,仍然是無出其右,而且又經辦洋務多年,隻識深遠,不是朝廷裏那幫腐朽官僚可比,因此這夥海外華人想搭上李中堂這條線,在趙維忠看來,自然是極為正確的。現在讓自己去上海,肯定是要自己帶話給李中堂,或是書信,或者是引見他們的人員麵見李中堂。

當然,趙維忠也樂於做這樣一個牽線搭橋的角色,一方麵是希望李中堂能夠借這夥海外華人的勢力,重新掌權,這樣淮軍的老兄弟們的日子也要好過一些,另一方麵也是提升自己在李中堂,以及海外華人眼中的地位。因此趙維忠立刻道:“好,在下立刻準備,盡快啟程。”

秦錚笑道:“那就有勞趙先生了,我們會為趙先生安排船隻從人,都是原來北洋水師的士兵,一定讓趙先生順利到達上海。”

趙維忠道:“貴方不派人隨在下一同前往嗎?”

秦錚搖了搖頭,道:“不必了,李中堂是指名讓趙先生南下,我們自然不便派人隨趙先生同行。”

趙維忠一想,秦錚的話也不無道理,現在不派人去上海,也在情理之中,又道:“不知秦政委可以書信,或是口信,讓在下轉呈給李中堂。”

秦錚怔了一怔,然後嗬嗬笑道:“我們和李中堂素無交往,自然也不便傳遞書信,而且也沒有什麼口信托趙先生轉達的。”

趙維忠不禁大為不理,忍不住道:“真的沒有嗎?”

秦錚道:“哦,也不是完全沒有,趙先生可以向李中堂轉達我們對他的問候。”

趙維忠也不禁有些糊塗了,這夥海外華人以自己的名議給李中堂發電,現在又派自己去上海麵前李中堂,但又沒有之言片語,僅僅隻是禮節性的問個好,那麼這夥海外華人到底是要幹什麼?

想了一會兒,趙維忠才又道:“若是李中堂問超天津這邊的事情,還有貴方的事情,在下又當如何答複呢?”

秦錚道:“這很容易嘛,隻要據實回答就行了。”

趙維忠更糊塗了,怎麼樣才算是據實回答呢?

秦錚笑道:“趙先生不用多想,趙先生和我們在一起己有一個多月了,想必也看到不少,聽到不少,而我們行事一向光明磊落,也沒有什麼是不可以告人的,因此李中堂問到什麼,先生就盡管以自已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答複李中堂也就是了,不用添枝加葉。”

趙維忠聽了,覺得仿佛明白了一點,但認真一想,卻發現自己還是不明白這夥海外華人的用意,不過秦錚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趙維忠也不好再問下去,隻能到了上海以後,如實向李中堂稟告,讓李中堂去揣測這夥海外華人的用意,於是點了點頭,道:“在下會按秦政委的吩咐行事。”

這時秦錚又道:“我記得當初和趙先生相遇時,趙先生是打算去上海投奔李中堂,如果現在趙先生還沒有改變決定,那麼可以趁著這個機會,把家人帶上一起去上海安居,當然,如果趙先生願意留在天津發展,我們也同樣歡迎,趙先生在天津不是有自己的產業嗎?我們要發展天津的經濟,正需要趙先生這樣的實業家。”

聽了秦錚的話,趙維忠的心裏也不禁一動,當初他到上海去投奔李鴻章,是因為天津被八國聯軍占領,留在天津難以保證平安,而現在則不同,海外華人攻占了天津,不僅恢複了天津的秩序,還將自己的產業都還給自己,而從這夥海外華人的作風來看,他們顯然是主張發展洋務、興產殖業的,而自己也算是精通洋務的人,在天津也經營了多年,因此留在天津無論是自己興辦實業,還是協助海外華人辦洋務,都有不錯的發展前景。而到上海去投奔李鴻章,最多也就隻能混個溫飽,兩相比較,趙維忠自然是想留在天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