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濟超道:“不過我還是有一些擔心,雖然說八國聯軍的內部各懷鬼胎,不大可能統一意見,擴大戰爭的規模,但威海、青島可是英徳兩國的殖民地,我們出兵攻占威海、青島,會不會徹底激怒英徳兩國,就算有的國家拒絕增兵,但英徳兩國卻聯合出兵,再加上亞洲的日俄兩地,隻是這四個國家也不能小視了。”
夏博海道:“這一點到不用擔心,我們絕對不會把希望都寄托在對手的身上,就算有的國家會單獨出兵,但至少也需要三到五個月左右的準備,而在這段時間裏,我們完全可以在山東地區站穩腳跟,就算他們出兵也不用怕。另外,無論是那個國家,要擴大戰爭,都必須從海上來,但就目前來說,我們在海上擁有絕對的優勢地位,完全可以將敵人殲滅在海上。”
聽了夏博海的發言之後,徐濟超也大為安心,道:“好吧,那麼我們就來討論一下,我們的條件。”
就在第二天上午九點鍾,秦錚和王雲鵬代表穿越者,正式接見了張佩綸,並且向張佩綸提出了自己談判的六個原則性的條件:
一、這次談判,將由清廷、海外華人、八國聯軍的代表三方參加,而並非是海外華人、八國聯軍兩方進行談判。並且協商整個中國的局勢解決。
二、在談判期間,雙方以目前的占領地區為限,全麵停止戰爭,八國禁止再向中國増派兵力,而且八國聯軍的活動範圍限於北京地區,而海外華人的軍隊限於津沽地區,清廷可以派遣少量軍隊,進駐京津之間。
三、八國聯軍必須無條件退出中國領土,將占領地區全交還給清廷,並且尊重清廷的主權,不得向清廷索要賠償或租界地。
四、清廷在前一階段對各國駐清使館,及使館人員造成的損失、傷害,以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期間對清廷造成的損失、傷害,以及後續淸廷與各國之間的外交關係、原則,將由清廷與各國進行談判協商,海外華人並不參與其中。
五、海外華人俘虜的八國聯軍士兵的遣返,賠償、贖買等事項,由海外華人與八國聯軍進行談判協商解決。
六、天津至大沽口地區的歸屬,由清廷與海外華人協商決定,各國均無權幹涉。
看完了穿越者們提出的這六個條件,張佩綸覺得並不算過份,相反還十分讚同,第一條將清廷拉進這一次談判中來,不僅是給了清廷極大的麵子,而且還給了清廷一個機會,可以借海外華人的勝勢,以比較優越的條件與各國進行和談,起碼可以做到不賠款、不割地。在這樣的局麵下,能夠取得這樣的結果,對清廷來說是一個相當不錯的結果了。
另外張佩綸也想到,李鴻章就是代表清廷與日本簽定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被指責為賣國賊,而這次如果李鴻章能夠代表清廷,與各國簽定一個相對有利的條約,對於李鴻章的名譽,也是大有益處的。
而第四條則是表示海外華人並非得理不讓人,因為攻擊各國駐清使館,傷害使館人員,這一點確實是清廷做得不對,對各國進行一定的賠償也是合理的。當然,海外華人把八國聯軍對北京的傷害也拉進來,從道理上來說,也是完全說得通,難不成隻有清廷對各國駐清使館的傷害才是傷害,而八國聯軍對北京的傷害就不是傷害嗎?其實張佩綸也明白,這不過是讓清廷在與各國談判中掌握一張好牌,最終隻是像征性的賠償一點。
當然海外華人要和清廷談天津的歸屬,似乎是有些無禮,但張佩綸了解了海外華人的來曆以後,到也釋然,人家本來就不是清廷的臣民,而且前麵己經給了清廷不少的幫助,這一條就算過份一點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總體來看,張佩綸對這六條基本原則十分滿意,盡管稍顯強勢了一點,但畢竟現在海外華人是勝利的一方,占點便易也是理所當然的,而且海外華人也並沒有要求各國賠款,甚致也沒有要求各國將此前侵占、強租清廷的土地交還,做為勝利的一方,開出這樣的條件真不算過份。
不過張佩綸還是記得李鴻章的嚀囑,不要輕易表態,先將海外華人提出的條件發給李鴻章過目再說。於是張佩綸道:“秦政委、王主任,貴方提出的條件,在下要立刻傳給中堂大人,由中堂大人來定奪。”
秦錚點了點頭,道:“這是應該,不過這六條是我方談判的原則,在今天下三點鍾的時候,會通告全國,而且各國必須在十天以內答複是否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