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各國的這些反應,也在英國政府的預料當中。而英國政府的官員們大體也想好了應對之策,否則英國政府也不會輕易的向各國發出這樣的建議。畢竟大英帝國能夠稱雄世界百年,其實並不是全靠軍事手段,靈活、善變的外交策略,分化、拉隴、逐個擊破,借力打力的手段,才是最重要的,否則英國也不會在舊時空裏獲得“歐洲攪屎棍”的綽號。
德國的反應是各國中最為積極的,這是因為在這次穿越者發動的山東戰役中,受損最大的並不是英國,而是德國。英國的主要損失的是麵子,而非實利,而德國則是實實在在的利益損失,唯一的一個遠東殖民地,同時也是徳國最好的殖民地丟失, 這損失無論如何也不算是小儷。因此德國希望擴大中國的戰爭規模的迫切心情,實際上要比英國更盛。
但從徳國到中國,必須依靠海軍,但德國的海軍本來就不強,而且德國艦隊全軍覆沒,更是讓德國海軍元氣大傷,沒有強大的海軍,徳國也就無從單方麵擴大中國的戰爭。因此英國的提議,是正中德國的下懷,盡管現在英國深陷南非布爾戰爭的泥潭,那畢竟是陸軍。而英國海軍的實力,仍然是世界第一,絕不容小視。徳國想要奪回青島,維護本國在中國的利益,目前必須依靠英國海軍。
盡管這時徳國與英國的矛盾己經開始激化,但德國政府還是決定,響應英國的號招,借助英國海軍的力量,擴大中國戰爭的規模,來奪回青島。
當然,徳國陸軍的強大實力,也是組成多國聯軍的需要,而且英國並不擔心德國陸軍在中國,畢竟德國陸軍想回歐洲,還要靠英國海軍。
而俄國的反應雖然不慢,表麵上也讚同英國的建議,但其中卻是夾帶的大量私貨。北極熊一向善於抓住時機,這一次也不例外,他們提出南北夾擊的方案,不僅僅是要借機侵占中國東北,而且還想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和英國平起平坐,分亭抗禮。
不過俄國雖然善於抓住時機,但對領土過於貪婪,而且行事過於的霸道、蠻橫,因此一向不討人喜歡,這次俄國借機強占中國東北地區,己觸犯了法、美、日等國的利益。隻要英國牽頭,聯合法、美、日等國,也就不難遏製住這頭北極熊。
曰本的回應就是英國遏製俄國的最佳注腳,雖然小日本的電文言辭十分含畜,“必須要有統一的行動指揮,而且任何行動必須各國協商一致,任何國家都不能繞過聯軍,單獨行動” 等等, 充份體現日本人說話喜歡隻說一半,而且還是拐彎抹角,含模其辭的特點,不懂的人容易被繞昏,但久和東方人打交道的英國人還是明白日本人的意思,這些話實際就是針對俄國的。
俄國強占中國東北地區,受到威脅最大的就是日本,因為現在俄日兩國的勢力範圍己全麵接觸, 同時俄國甚致將手伸進了屬於曰本勢力的朝鮮半島, 而在朝鮮國內, 也有一批人主張借助俄國的勢力來抗衡日本, 使朝鮮能夠擺脫日本的控製,真正成為獨立國家,甚致連朝鮮王室都有這種想法。
1896年2月11日朝鮮國王李熙攜太子從日軍控製的王宮逃往俄國公使館躲避,史稱“俄館播遷” 事件。日本被迫由駐朝公使小村壽太郎與俄國公使韋伯簽定了“小村-韋伯協定”,或稱“第一次日俄協定書”,規定兩國均有權在朝鮮駐軍,當年5月,趁著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禮,由日本特使山縣有朋與俄國外交大臣洛巴諾夫公爵簽訂“山縣-洛巴諾夫協定”,也稱“第二次日俄協定書”,再次確日俄兩國在朝鮮的一切權均為對等。但由於朝鮮王室親俄,因此俄國對朝鮮的影響力一度超過了日本。
這兩次日俄協定,均是以日本讓步告終,而現在俄國強占中國東北地區,勢力直接抵進朝鮮半島,這自然引起了日本的警惕,但日本的國力並不足以單獨對抗俄國,隻能依靠拉隴其他國家,來抗衡俄國。
這樣的局麵當然是對英國有利,因為可以利用日本在抵消俄國的擴張,英國強租了威海衛之後,就和日本達成協議,由英國監視俄國遠東海軍,日本監視俄國遠東陸軍,此外俄國試圖接管韓國(1897年後,朝鮮改稱韓國)的稅務權力,又遭到英曰的聯手抵製,因此英國心裏也有底,能夠控製得住這頭北極熊。
而相對於俄、日兩國、法、美明顯對組織多國聯軍的興越不大,英國也清楚,這兩國剛剛和海外華人簽定了商業合作大單,再加上這兩國本來在山東就沒有什麼利益,因此讓海外華人占領山東,反到對這兩國有利。從這一點上來說,英國人也有些佩服海外華人,到是有些手段,並非是隻靠武力蠻幹的莽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