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報告發回德國以後,僅僅隻過了29個小時,青島方麵就收到了徳國政府的回複,德國政府表示對穿越者提出的全麵合作計劃十分感興趣,並計劃派遣特使來到青島,與穿越者進行詳細的洽談合作事項,同時也會派來海軍方麵的專家,對穿越者提供的圖紙進行詳細評估。
不過這次德國特使的靑島之行將會秘密進行,因此希望穿越者對此保密,而且德國政府還做出保證,在雙方洽談之前,德國將不參與各國對中國的任何行動。
徳國政府答應與穿越者進行洽談,到並不出意料,但回複得如此之快,則是令人沒有想到的。因為穿越者還是低估了徳國人對這三型軍艦的渴望。
現在德國一門心思的以英國海軍為目標,發展自已的遠洋海軍,希望打造一支能與英國大艦隊相抗衡的公海艦隊,以爭取更大的海外利益。而德國統一之後,經濟發展迅速,國力日益強大,現在己是世界工業實力第一,經濟實力第二的強國。
另一方麵,德國的科技實力同樣首屈一指,克努伯公司生產的克努伯裝甲,與英國的哈維裝甲,美國的維克斯裝甲並稱為世界最好的三種軍艦使用的表麵硬化處理滲碳裝甲,而且克努伯裝甲公認性能質量要比另兩種裝甲略勝一籌,而德國蔡司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光學儀器設備的公司,能夠生產出這個時代最好的光學瞄準儀,因此無論是財力還是技術,都己不成為德國打造一支強大海軍的桎梏。
但德國現在最缺乏的軍艦的設計經驗和理念,如一型軍艦的三大要素,火力、防護、速度如果分配取舍,釆用高幹舷還是底幹舷,怎樣搭配武器,裝甲怎樣分布等等,做為傳統的大陸國家,德國在這些方麵的積累基本是一片空白。簡單的說,現在的徳國,還無法將各種先進的技術整合到一起,建造出一型強大的軍艦,隻能靠自己慢慢的摸索。因此徳國連續建造出幾型軍艦,如這次徳國艦隊中的勃蘭登堡級戰列艦,俾斯麥伯爵號裝甲巡洋艦,均屬於不成功的設計。
而威嚴級戰列艦,老人星級戰列艦、克雷西級裝甲巡洋艦均是目前英國海軍的主力艦型。
威嚴級戰列艦,是由英國著名的艦船設計師威廉.懷特爵士設計。此型艦使用了哈維鋼裝甲板,得以用較少的重量獲得足夠的防護,由裝甲覆蓋的船體在裝甲帶下方彎曲,與列板的下緣相接,因此提高了內部防護。同時還采用新型305毫米主炮,並用無煙火藥發射穿甲彈,穿透能力有較大提高,而重量大幅減輕。
該級戰列艦一共建造9艘,是1860年以來,英國海軍裝備最多的一型戰列艦,也是這個時代戰列艦的標準模式,日本向英國購買的兩艘戰列艦敷島號、朝日號均是以威嚴級戰列艦為藍本建造。
威嚴級戰列艦的主要技術參數為:長128.32m,寬22.86m,吃水8.38m;標準排水量14900噸,滿載排水量16317噸,最大航速:17.5節;裝備的武器有305mm雙聯裝火炮2座,152mm火炮12門,76mm火炮16門;47mm速射炮12門,457mm魚雷管5座,首艦威嚴號(Majestic)於1895年12月服役,最後一艦活力號(Lllustrious)於1898年4月服役。
老人星級戰列艦的設計目的是為了部署在遠東,以抗衡、牽製迅速擴張的日本海軍和日益膨脹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老人星級戰列艦的武備和威嚴級一樣,但減少了裝甲厚度,因此更輕更快。而且老人星級戰列艦是第一種使用水管鍋爐的戰列艦,可以提供更高的功率和更大的經濟性,老人星號戰列艦在全速行駛時每小時耗煤僅十噸,這一點對長期駐守海外、缺乏補給點的艦隻更為必要。
老人星級戰列艦的主要技術參數為:長131.1m、寬22.6m、吃水7.9m;標準排水量12950噸,滿載排水量14320噸,最大航速:18.3節。目前己造建三艘,首艦老人星號(Canopus)1899年12月服役,次艦巨人號(Goliath)1900年3月服役,第三艘海洋號(Ocean)1900年2月服役,英國海軍還計劃再建造三艘。
原來英國對巡洋艦的任務是護航、偵察、通報和顯示武力,都是屬於低烈度的任務,而非海上作戰,爭奪製海權,因此同時代英國的巡洋艦,在防護和火力方麵都要落後於其他國家的裝甲巡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