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淮對師爺的建議頗不以為然。因為在他看來,海外華人也未免欺人太甚了,王家無端的遭惹了飛來橫禍,全家滅門,幾十年積累的家業也都毀於一旦,王家兄弟也被趕出了家園,可以說是家破人亡,慘不忍睹。而自己迫於海外華人的壓力,又逼王家兄弟離開了膠州城,這讓周文淮的心裏頗為過意不去。
雖然周文淮不算是什麼清如水明如鏡,貪贓枉法的事情也幹過一些,但多少還是有些良心,而且到任的這幾年來,王家也頗為識趣,每年的三節二敬一奉,都重禮相贈,周知縣家裏的婚喪嫁娶,也都另有厚禮,每年至少要給自己考敬二百兩白銀左右。現在王家這一倒,周知縣的收入也少了很大的一塊。
現在王家兄弟在外麵躲了二個月之後,回到膠州城來定居,也是人之常情,誰都不願意背井離鄉,而海外華人自從進了一次膠州城,就再也沒有來過了,看樣孑這風聲也該平息了一些,因此自己又何必在多事呢?等海外華人真的問起來了,自已就裝不知道,怎麼樣也能塘塞過去。
而見知縣老爺這麼說了,孔葉也就不好再說什麼,但心裏卻頗為擔心,他畢竟是經常跑基層的人,而且這兩個月也留心打聽王家寨的消息,知道這夥海外華人在王家寨又是分田,又是開荒,還在村裏組織了什麼民兵,成立了什麼村委會,以海外華人能擊敗洋人的強大兵力,其誌向恐怕不僅僅是要在王家寨當一個土財主。
但如果說這夥海外華人想要扯旗造反,也不大像,因為要造反的話,肯定是要占府奪州,封官設賞,就好像當年鬧長毛(太平天國)一樣,而以海外華人的實力,要想占府奪州也不是難事,但到現在海外華人連膠州城都沒有占,隻是從洋人手裏寺下了膠澳,再就是忍在一個土寨裏,真是不懂他們到底打算趕什麼。
不過王家寨村離膠州城隻有二十餘裏的距離,可以說是膠州城的心腹大患,而且憑海外華人的兵力,想要攻占膠州城實在是易入反掌,膠州城幾乎全無抵抗之力,因此更是應該慎之又慎,且不可給海外華人以口實,來進犯膠州城,現在周知縣收留了王家兄弟,實際就是給了海外華人一個很好的借口,隻看海外華人準不準備用了。
隻是無論是周文淮還是孔葉都沒有想到,這夥海外華人到是真敢幹,竟然就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闖進膠州城來行凶殺人,一下孑就打死了11條人命,雖然在死者中並沒有王家兄弟,但不用說是被他們抓走了,這還了得嗎?簡直就不把膠州城,不把周知縣放在眼裏。
不過周文淮發了一通脾氣之後,卻發現自己根本就拿這夥海外華人沒有辦法,派捕頭去抓人,抓得到嗎?到時候恐怕連捕頭都回不來;派軍隊去剿滅王家寨,自己一個小小的膠州城,又有多可戰之兵,而且連洋人都不是海外華人的對手,靠膠州城裏的這點軍隊,又豈是海外華人的對手;那麼上報到州府去求救,請州府或者是山東巡撫衙門出兵來剿滅海外華人?但山東巡撫袁撫台早就傳信山東各地,嚴令不得與海外華人起衝突,那麼自已報上去,這不是給自己惹麻煩嗎?因此周文淮也頗有些後悔,如果自己早聽了孔葉的建議,再把王家兄弟趕走,也就不會出現這些麻煩事了。
今天周文淮招集縣丞李興方,典史劉淵,師爺孔葉一起聚議,商量怎樣處理這個案子,孔葉向知縣建議,派人到王家寨村去和海外華人聯絡,也是探一探海外華人的口風。周文淮正在猶豫的時候,守城的把總趕到縣衙報告,上一次來膠州城的那個海外華人又來了,而且這一次還帶來了六七十號軍隊,而且一定要進城來麵見周知縣。如果周知縣拒絕他們進城,就打進膠州城來。
聽了把總的通報之後,周文淮等人也嚇得不輕,沒想到這夥海外華人血洗了王宅之後,竟然還沒完沒了,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又來到膠州城,難到說海外華人打算要血洗膠州城嗎?而且把總也說了,海外華人可不願在城外等太久,請幾位老爺盡快決定。
周文淮等人趕忙商議,攔肯定是攔不住的,一亽小小的膠州城,當然不可能阻擋得住海外華人,但放海外華人進城來,誰知道他們會做出什麼事來,因此幾個人也都有些猶豫不決。
這時孔葉道:“幾位老爺,此時不可遲疑,趕緊下令,放海外華人進城為好。”
周文淮皺了皺眉,道:“孔師爺,放海外華人進城,萬一他們在城中鬧起事來,又如何收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