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瑞鵬道:“在原則上,我當然讚同把我們的企業、工廠推向市場,但按照財政部製定的目前製度,隻對推向市場的收入部分正常納稅,而目前的稅務製度並不是以經營收入計算,而是以企業的廠房、辦公麵積和人員數量為基數計算,這樣不是對我們的企業、工廠不利嗎?”
賈振召道:“這一點不是問題,雖然稅率是以企業的廠房、辦公麵積和人員數量為基數計算,但是還要乘以一定的係數,而我們可以根據政府下單生產的產品數量,將係數定在1以下,這樣就不會對我們的企業、工廠不利了。”
顧瑞鵬道:“但這樣一來,就等於是變像的減稅,這對其他的企業不就不公平了嗎?還談什麼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稅務製度,會不會引起他們對我們的稅收製度不滿而抗拒我們的稅收製度?”
賈振召道:“顧部長,還有各位,從來就沒有絕對公平的製度,任何公平都是相對的,無論是在舊時空還是這個時代,都是一樣的。而且任何一個政府,對自己的骨幹、重要的企業都會進行一定的扶植,也是完全合理的,這並不是什麼公平不公平的事情,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在這樣做,如果誰覺得這個製度不公平,那麼就不要到天津來混好了。”
顧瑞鵬點了點頭,道:“好吧,我沒有其他的意見了。”
賈振召道:“各位對第三項措施還有沒有其他的意見。”
過了一會兒,見無人應答,賈振召道:“好吧,既然大家沒有意見了,那麼我就接下來報告第四項措施,其實剛才我己經提到過了,我們的第四項措施就是建立銀行,也就是建立我們自己的金融體係和貨幣製度。銀行的作用,不用我說了,大家都知道,這是任何一個正常國家都不可缺少的機構。當然,銀行在金融體係方麵的作用還並不算大,就目前來說,銀行的主要作用是發行貨幣,建立我們自己的貨幣製度。因此我們討論的結果是,我們的貨幣製度主要是三條,一是依然施行銀本位,黃金隻是做為貯備貨幣;二是改‘兩’為‘元’,以銀幣取代銀兩,做為主要流通貨幣;三是紙幣為鋪助貨幣,徹底淘汰銅錢。”
接著,他又進一步解釋道:“銀本位在中國差不多是從宋朝就開始確立,己經使用了上千年,這個習慣在短時間是無法改變過來的,因此依然施行銀本位,是我們目前最合適的選擇;而改‘兩’為‘元’,是規範銀價的重要措施,這樣可以杜絕白銀成色折價造成的銀價不穩定,進而帶來了貨幣混亂,現在這個時代,清廷己經開始作改‘兩’為‘元’的償試,並且有一部份其他各國的銀幣也己經在中國市場上流通,而且根據舊時空的曆史經驗,這種改變是最容易讓人接受,並取得了成功,舊時空的著名銀元‘袁大頭’ 就是在十多年後出現,這也證明改‘兩’為‘元’是可行的。”
“按照我們的商議結果,銀元的麵值為一元、二元、五元、十元四種,其中一元的價值等於一兩庫平銀的價值,而一元、二元主要應用於市場中小商品交易,五元、十元用於中大商品的交易,另外還鑄造少量的銀角、銀分,用於日常小商品交易;而紙幣分為元、角、分,但以角、分為主,作用是取代銅錢,主要應用於日常小商品交易,並且讓民眾逐步接受紙幣的概念,為以後紙幣全麵取代銀幣做準備,而錢幣隻發行‘一元’ 的錢幣。”
“最後再說一下工分和白銀、銀幣之間的彙率,根據我們的統計認為1工分的價值等於1分錢比較合理,按照我們的工分製度,每位元老的一天的基本工分是20工分,一個月是600工分,這樣折算成銀價,也就是6銀元或是6兩白銀,這個標準在這個時代己經很不錯了,在我們工廠裏工作的員工一般工薪在1-3兩白銀之間,而人民軍的士兵月餉也就是2-4兩白銀,基本沒有人能達到這個標準,而一個普通家庭一個月能有6兩白銀的收入,己經可以算小糠水平,更何況這還隻是元老的低保。”
“另外,現在我們有不少元老的工分己經積攢到10000以上,有的甚致攢到了15000工分,那麼折算成銀價也就是100銀元或100兩白銀,基本算是合理,也不會引起天價。而目前元老的用餐價是日餐4工分,中餐、晚餐均為5工分,如果把白銀對銅錢的彙率按1:2000計算,對應的是日餐20文銅錢、中餐、晚餐25文銅錢,對一般的民眾來說,這個價格當然並不低,但元老的夥食標準要遠遠高於一般的民眾的,因此也算合理,而且以後如果想省錢,可以到一般的員工食堂去吃飯,隻要是吃得習慣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