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北京攻略(十二)(1 / 2)

大的戰略方針確定下來之後,接下來就是製定戰術的細節。首先自然是商討確定進攻北京的作戰計劃細節。夏博海、秦錚、肖建軍、尚晉峰、儲亞平本來就是軍人,受過嚴格而全麵的軍事教育,而且在這半年多的時間裏,又經曆數場戰爭,積累了相當的實戰經驗,而進攻北京確實難度不大,因此很快就確定好了進攻北京的作戰計劃。

北京的格局,還有皇宮的布置己經用無人機偵察清楚,其實舊時空裏在北京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都知道,北京的格局其實是相當的方正,坐南背北,橫平豎直,可以說是條理分明,大體的格局其實差不多,不少街道、地點基本還保留著原來的名稱;而皇宮的布置更是和舊時空的故宮博物館幾乎全無變化,夏博海、秦錚、肖建軍、尚晉峰、儲亞平等人都去過北京,徐濟超更是就住在北京,因此對北京、皇宮的格局心裏都有譜。

現在人民團在通州前線一共有3個團,約9000人左右。雖然說北京並不是一座不可攻破的城市,但以9000的兵力進攻北京,無論在那個時代,都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在半年以前,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的兵力是1.6萬,而再前推4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攻破北京的英法聯軍也達到了2萬人,也都要比人民軍的兵力雄厚得多。當然,這兩次他們麵對北京的守軍都要多一些,都達到了10萬左右,而人民軍隻用麵對約1.3萬的八國聯軍。

特種部隊的編製是按小隊、中隊、大隊組成,每個小隊10名戰士,設正副小隊長各1名,並分成兩個小組,每個組由兩名戰士、一名機槍手、一名火箭筒手、一名狙擊手組成,裝備一挺95式班用機槍、一部40mm火箭筒、一支88式狙擊步機,另外兩名戰士配槍掛榴彈發射器,而且每名戰士都配有夜視設備和通訊設備。這樣一來,那怕是一個小組,都具有強大的火力,在一般情況下,可以對抗10倍的敵人,而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和密林、窄巷或是險要地區,甚致可以對抗20倍甚致是更多的敵人。

三個小隊組成一個中隊,設正副中隊長各1名,三個中隊組成一個大隊,設大隊長1名,副大隊長3名,共計100人。

按照眾人製定的空降作戰計劃,將出動3架直8F直升機,每架直升機搭載1個中隊,分別在太和殿、皇極殿、慈寧宮實施空降,並且按照各自分配的任務,突襲八國聯軍的指揮部,如果完成了自己的作戰任務,馬上就近支援附近的友軍,並且製定了3條作戰原則:

1是速戰速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某一個聯軍國家的指揮部,然後馬上撤離,轉而攻下一個聯軍國家的指揮部,而如果對手有準備,久攻不下,立刻撤離,和其他部隊彙合,決不與敵軍糾纏。因為盡管特種部隊的武器先進,火力強大,但畢競人數太少,而且每一名戰士都是寶貴的資源,決不能無謂的消耗,因此隻能靠空中突襲,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務。

2是在援軍趕到之前,不抓俘虜,是對敵軍全部擊斃。雖然活捉敵軍的主將或高級將領,可以為日後的談判爭取到極大的優勢,但特種部隊的人數並不多,如果要抓俘虜,勢必又要消耗人力,因此隻能在一開始的時候放棄抓活的,將遭遇的敵軍全部擊斃;隻有等到城外進攻的人民軍殺到皇宮增援以後,才可以考慮抓一些俘虜。

3是盡量使用殺傷力大的武器,如火箭炮、槍榴彈、手榴彈等,力爭在短時內結束戰鬥,而不要顧忌對皇宮的破壞。原來是儲亞平提出,在故宮中作戰,是不是考慮不要使用爆炸性的武器,以免造成對故宮的破壞,畢竟在每個中國人的心目中,故宮絕對是中國的標誌性建築之一,重要的曆史遺產,自然應該盡力保護,減少破壞。不過夏博海、秦錚、肖建軍等人考慮的格局要大得多,保護曆史遺產,自然是應該,但也要量力而行,講人文、講文化,隻能是和平年代的事,而在戰爭年代,第一要務的確保戰鬥的勝利,如果因為顧忌對故營造成損壞而縮手縮腳,那這仗還怎麼打,如果敵人在故宮埋上炸彈做威脅,那還不得要投降嗎?

徐濟超也提出自己的顧慮,雖然這個道理不錯,但也容易讓穿越者在曆史中留下一個汙點。不過這一點也早讓秦錚考慮到了,讓八國聯軍來背這個黑鍋,其實也不算坑了八國聯軍,因為攻破北京之後,八國聯軍確實對皇宮造成了相當的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