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的當務之急並不是全麵占領北京,但有兩個地方還是要先控製下來,一個是北京的電報局,另一個就是東交民巷的各國公使館區。
控製了電報,也就控製了北京的消息傳播,同時也能以人民軍的名議向各地傳發消息,鄭重宣告北京己被人民軍占領,這一點當然是十分重要的。
電報第一次傳到中國是在1871年,由丹麥大北電報公司在上海正式開辦電報業務,而中國第一條自建的電報線則是在1877年,由當時的福建巡撫丁日昌利用去台灣視事的機會提出設立台灣電報局,擬定了修建電報線路的方案,由旗後(即今高雄)造至府城(即今台南)。全線長95華裏。隨後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台灣之間的電報線逐步貫通。
不過由於清朝內部的保守勢力阻撓,因此電報遲遲不能通到北京城,1880年,李鴻章在天津設立電報總局之後,各地發往北京的電報,要先發到天津,然後用快馬轉送到北京。朝廷的批複又得用快馬送到天津轉發,結果這樣來回往返,白白耽擱時間。因此在1883年首先在通州通了電報,這樣以判從天津轉運電報進京,改成了從通州轉運電報,相較以前,進步了很多。不過,如果晚上有緊急電報,那時北京城門已關,電報也隻能第二天再送進城。而到了這個時候,保守勢力也阻擋不住科技的進步力量,就在次年,電報線路終於接進到北京城裏,不過其間足足浪費了7年的時間,這也足見這個時代中國的保守勢力之大。
北京的電報局有兩個,一個是北京商電局,位於崇文門外喜鵲胡同楊氏園,麵向社會開放;另一個是北京官電局位於泡子河邊呂公堂,專門負責收發政府電報。而北京通了電報之後,各國使館也都接通了電報線路,可以自行對外發電,在庚子國變時間,各國就是通過電報,向國內通報北京的局勢,也促使各國組成了八國聯軍,不過在義和團運動發展的高潮期,義和團一度導毀了北京商電局,使北京完全中斷了電報來往,後來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利用北京官電局向外發布消息。
而東交民巷是各國使館彙集的地區,在義和團運動期間,大量的各國僑民躲入使館裏躲避,義和團曾多次進攻使館,但竟然都沒能攻破使館,這也成為庚子國變期間的一個奇聞。
一團和二團立刻向指揮部報告,己經攻入了北京城並且占領了皇宮,然後都將自己的團部搬進北京,並且就設在皇宮裏。
隨後兩位團長張正傑、邱亞輝進行協商之後,也立刻進行了分工,由一團負責守衛北京南城左安門、永定門、右安門、北京內城的宣武門、正陽門、崇文門,以及東交民巷,因為東交民巷位於正陽門內大街到崇文門內大街之間。而二團是防區是北京北城的德勝門、安定門、皇宮和天安門,以及北京官電局。
這樣一來,人民軍也就牢牢的控製住北京的中軸線,隻等著援軍到達北京。
那知一團、二團剛剛劃分好了防區之後,通州火車站的增援部隊還沒有到達北京,但前線指揮部的總指揮之一的秦玉海卻乘座直升機,並且帶領著一批參謀人員,在第一時間趕到北京,並且直接降落在太和門外。
原來收到了前線的消息之後,兩名前線總指揮諸亞平和秦玉海也立刻進行了簡單的協商,雖然戰前製定的戰術計劃基本都完成了,但現在還並沒有真正到享受勝利的時候,因為人民軍還並沒有完全控製住北京城,而且現在攻占北京城的一團、二團是平級關係,這就造成了指揮權難以統一,如果是在戰爭的時候,到是沒什麼大礙,畢競各有各的戰術目標,各自按各自的目標完成,指揮部進行搖控指揮就行了,但現在大規模的戰爭基本結束,人民軍己進駐北京城裏,這就需要統一的指揮調度才行,因此兩人協商決定,甴秦玉海首先乘坐直升機趕去北京,主持大局,而諸亞平留在通州火車站,組織相應人員、軍隊步行進京。預計將會在中午11-12點鍾的時候到達北京城裏。
秦玉海一下直升機,就立刻招集兩個團部開會,在初步了解了現在北京的情況之後,秦玉海也馬上對先前一團、二團劃定的防區進行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