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以後,李鬆晨向秦錚提交了一份【關於北京城現狀調查及成立北京臨時管理委員】的報告。詳細的介紹了這段時間以來,自已眾人調查的結果。
根據李鬆晨等人在北京城裏的調查,首先是從總體來看,北京居民的情緒還算穩定,對人民軍的統治也沒有什麼抗拒的心態,由其是在第一天發生了幾起搶劫焚毀教堂的事件,但遭到人民軍的強力打壓,後來基本就沒有再發生過大規模的群體事件。
其實這也可以算是八國聯軍的功勞,本來北京是天下腳下,大方之地,官員雲集,權貴成群,八旗孑弟、鐵杆莊稼中多有桀驁不馴、不服管教的人,而且還不好管束,因此在清廷的曆史中,管理北京的治安都是一件相當讓人頭疼的事情。
但八國聯軍打入北京之後才不管那些,權貴官員大量出逃,留在北京的也被殺了十之八九,而對一般的八旗子弟、鐵杆莊稼更是進行了嚴厲的統治,稍有出格的行動,便當場擊斃,因此也大大壓製了北京居民的反抗情緒。而人民軍接手北京之後,北京的居民們都己被壓服了,自然不敢再挑釁人民軍的權威。
不過北京目前麵臨著兩個比較嚴重的問題,第一就是現在北京城裏的物資極為缺乏,物價上漲到平時的3-4倍,由其是糧食不足,米價己經達到了平時的5倍以上,而根據調查的結果,就是這樣現在北京城裏的糧食也僅僅隻夠維持在一個月左右。
北京是明清兩朝的都城,在這個時代也是少有的特大型城市,僅內外城的人口就達到200餘萬人,因此每天需要消耗的各種物資糧食極為巨大,而北京本身既不是產糧區也不是手工藝區,對糧食的需求主要是來自南方的供應,以前從南方運送到北京的各種物資是走漕運,在太平天國期間,漕運被截斷,被迫改走海路,由天津上岸,再運往北京,在1872年,輪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正式使用輪船承運漕物,甴於海運的成本低於漕運,因此從此就改由海路運需。
另外,北京又從山西、內蒙、東北等地輸入物資,再由天津海路輸出到南方,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南北的物資交流的貿易平衡,並且也造就了北京、天津的繁榮。
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就是甴海路在天津登陸,先占領天津,然後以天津為基地,進攻北京,因此八國聯軍幾乎從來就沒有中斷天津的海運,攻占了北京之後,也能夠保證南方的物資能夠運到北京,這不僅是保證北京的地方需要,同時也是八國聯軍的需要。在全盛時期,八國聯軍的總兵力連同海軍共計達7萬餘人,各型戰艦50餘艘,所需要的物資也是極為龐大的。
而八國聯軍在攻占了北京之後不久,也開放了北京和西北地區的貿易來往,因此北京城的物資交流和供應也基本都恢複了,各項供應到也不差。穿越者攻占了天津以後,也沒有用多久,就開放了天津與北京、與南方之間的物資來往,而且還借機重設海關,收取關稅,一方麵增加了自己的收入;另一方麵也是保持北京的物資,主要是糧食供應。
不過這種局麵並沒有維持太久的時間,隨著上海談判的破裂,穿越集團發動北京戰役,北京和南方的物資交易也徹底中斷,而對於北京這樣一個超大型的城市來說,一但供應被切斷了,將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現在就己經接近危險線了,因此必須盡快想辦法恢複北京的物資供應才行。
而另一個問題則是北京的環境問題。
其實城市的環境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通病,因為中國古代的城市一般不注重城市的排汙管道和衛生係統的建設,再加上又沒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如果是靠近大江、大河的城市還好一些,江、河可以起到一定的排汙功能,如果城市附近沒有大江、大河,即使是像北京的都城級的城市,也就是在皇城一帶地區的衛生情況要稍好一些,而其他基本就是髒亂差一片。在舊時空裏,有一部著名的文學著作【龍須溝】,就以龍須溝(位於崇文區天壇北門附近的金魚池)為代表,真實的反應了北京的環境衛生情況。而一但到了雨季,更是汙水泛溢,蚊蠅孳生,造成疾病蔓延,幾乎在每年的春夏之際,北京都會爆發流行性疾病,甚致是瘟疫。
這一點也得到了醫務隊的證明,雖然醫院還沒有正式成立,但醫務隊己在北京進行抽樣檢查,並抽取水土樣本進行化驗,而得到的結果是按舊時空的標準,水土樣本中的病菌含量己突破警戒線,一但氣候轉暖,病菌被激活,那麼爆發大規模疾病的可能性極大,發生瘟疫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醫務隊也建議指揮部,盡快釆取措施,控製疾病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