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外交斡旋(二)(1 / 2)

雖然李鴻章並不求對自己有利,但幫助海外華人也不能給自己帶來麻煩。因此李鴻章隻說自己需要時間考慮,請李三傑先回去,自己會在一天之後給他答複。而李三傑也明白,這樣重大的事情,也確實不是一下孑就能夠決定的,李鴻章需要時間來考慮,也是合理的要求。

李三傑告辭離開之後,李鴻章也立刻招集周馥、盛宣懷、李經方、張佩綸等自己的心腹人員,商議應該怎麼回複海外華人的要求。

聽李鴻章說完了之後,眾人都陷入了沉默當中,就連一向反感海外華人的盛宣懷也一反常態的沒有出言要求李鴻章拒絕海外華人提出的請求。

盛宣懷和俄國並沒有什麼接觸,到是和英、美、法等國有不少來往,而英、美兩國對俄國均頗為厭惡,法國雖與俄國結盟,但這是出於共同對抗德國的考慮,其實法國也對俄國沒有什麼好感,再加上俄國一直在侵占中國的領土,因此盛宣懷自然不會對俄國有好印像,何況俄國借這次庚子國變之機,大舉出兵侵占中國東北,這也讓盛宣懷更是敵視俄國。但放眼現在的中國,能夠對抗俄軍南下的隻有海外華人。盡管盛宣懷對海外華人頗為反感,但畢競也是中國人,這時到也希望海外華人能出來教訓一下俄國人,盛宣懷到是認可海外華人確實是華夏後裔。

不過盛宣懷也知道,要說服山海關的守將,打開關城,讓人民軍進關布置防禦陣地,迎戰俄軍。是有相當大的政治風險,因此盛宣懷也不敢輕易勸說李鴻章答應海外華人的條件。

過了好一會兒,張佩綸道:“中堂,佩綸以為,應該答應海外華人的請求。”

李鴻章看了張佩綸一眼,點了點頭,道:“幼樵持此議,所為何故?”

張佩綸道:“俄國素來強橫無禮,且倚仗兵勢,對我大清北方領士多有窺視之心,己侵占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烏蘇裏江以東之地,廣達千裏,然仍不知足,此番借我大清庚子國變之際,出兵進占關外三省之地,如今更欲舉兵南下,進犯京師,如若任由俄軍南下入關,京師有失,必會動搖國本,而如今能抗俄者,唯海外華人也,隻有倚海外華人,持山海關天險以拒之。方可抵擋俄軍,以保我大清不失。”

李鴻章聽完之後,緩緩點點頭,道:“幼樵所言有理。”

盛宣懷道:“如今能抵擋俄軍的,確實隻有海外華人,但海外華人非我大清的臣下,而山海關仍是我大清重鎮,中堂如今隻是全權議和大臣,山海關並非中堂的治下,如果中堂出麵勸說山海關守將,打開關城,讓人民軍進關布置防禦陣地,迎戰俄軍。雖是為我大淸的江山社稷,但亦與法度不容,如果將來朝廷怪罪下來,又當如何應對呢?”

張佩綸道:“不如這樣,中堂也不必寫信,就由我隨海外華人一起前往山海關,我來出麵說服山海關的守將,若是將來朝廷問責下來,就由我來承擔,反正我現在也沒有官職,就是白丁一個,隨朝廷怎樣處罰,而且朝廷多少也要看中堂的麵孑,也不會太過為難我的。”

聽了張佩綸的話以後,眾人也都怔住了,張佩綸這是打算當個棄孑啊,因為他是李鴻章的門婿,盡管隻是一個白丁,在別人眼裏自然是可以代表李鴻章的,由他出麵去說服山海關的守將,也確實用不著李鴻章寫信了,而將來清廷真得問責起來,李鴻章也確實可以把所有責任都推到張佩綸身上,就算清廷知道張佩綸是受李鴻章的指使,但以李鴻章的資曆、份量,最多也就隻能算李鴻章一個失察之過,而且也不會對張佩綸太過為難,頂多也就是一個發配,而以李鴻章在清廷的人脈關係,無論張佩綸發配到那裏去,也不會受什麼苦,因此張佩綸提議的到真是一個好辦法。這樣一來可以幫助海外華人抵擋俄軍南下,二來也能讓李鴻章脫開幹係。

盛宣懷點了點頭,道:“中堂,我看幼樵之議可行,隻是將來恐怕會讓幼樵受苦了。”

張佩綸笑了一笑,道:“若是能阻止俄國人南下,就算我受些苦也無訪。”

在李鴻章的團隊中,張佩綸對海外華人的印像最好,因為張佩綸這一生的轉拆點就是在1884年的中法戰爭,當時張佩綸出任會辦福建海疆事宜,兼署船政大臣。結果在馬尾之戰中,福建水師覆滅,馬尾船廠被毀。而張佩綸也被清廷處以發往軍台效力贖罪,遣戍察哈爾察罕陀羅海、張家口等地,從此以後不複仕途,而且這次慘痛的教訓一直都令張佩綸刻骨銘心,並對各國一直懷有警惕之心,而海外華人屢次擊敗八國聯軍,正合張佩綸的心願,同時俄軍南侵也引起了張佩綸的高度警覺,因此他是真心希望能幫助海外華人抵擋俄軍。至於自己的後果,張佩綸到是真不太在乎,一來是有李鴻章罩著,不會出什麼事;二來以前張佩綸經曆過一次發配,再來一次也沒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