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清廷招撫(一)(1 / 2)

就在穿越者多方麵準備第二次上海談判的時候,在距離上海數千裏之遙的古城西安,也頗為不平靜。

這時清廷在西安定居己有近四個月的時間,而且由於海外華人的橫空出世,擊敗了八國聯軍,因此清廷也就基本在西安穩定了下來,而西安這時也成為清朝的臨時都城,許多逃離北京的官員、滿漢宗室、也都輾轉趕到西安去投奔朝廷,因此這時在西安已經聚集了數千官員和他們的家眷,再加上趕到西安來勤王護駕的軍隊,幾乎將這座規模並不算大的西垂古城擠滿。

西安是清廷九大總督之的甘陝總督的駐地所在,因此清廷在西安的行宮是設在陝西省的督撫衙門,原來衙門裏的北院為巡撫所居,南院為總督行館。不過巡撫的院子房間的多一些,因此慈禧太後、光緒皇帝以及皇後、以及貼身後太監、宮女等人一起住進了北院。南院則成為官員們議事的地方,而甘陝總督升允隻能另找其他地方辦公。

不過官府衙門的院子內破敗不堪,雜草叢生,還有不少房間漏雨。這本來明清時代的一個常見現像,地方官員無論怎樣搜刮財富,但隻要是還能用,就決不會修整官府衙門,因此在明清兩代,官府衙門都是破破爛爛,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丐幫的總堂。

當然老太後和皇帝自然是不能住破房子,因此盡管當地官員盡最大努力將官府衙門修繕了一番,盡管還是顯得過於簡陋,但也總算可以蔽風擋雨,而隨行太監和其他宮內人等,皇親國戚就隻能征用衙門前小胡同的民房居住。再外圍則是駐守保衛皇宮的軍隊。

而在新年以前,各地官員也都紛紛向西安送來各種供品:山珍海味、雞鴨魚肉、土特產品、奇花異果、綾羅綢緞、狐貂皮張、寶石玉器、工藝古玩等等,以及大量的白銀。各地通往西安的數條大道上,幾乎全是滿載著貨物的木輪馬車風塵滾滾,浩浩蕩蕩,日夜不絕。

這本來是各省各地每年向朝廷上繳的稅銀,以前一直是讓朝廷煩心的事情,因為用太後的話說,這些“沒良心的東西”總是用各種借口少交或者遲交。而現在則不大一樣了,清廷在西安穩定下來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各省派出催銀子的欽差,而這些欽差到達各省督府,把帝國皇室的流離失所一描繪,很少有大臣不心疼的,於是上繳銀子的事今年顯得頗有些自覺了。

有了銀糧,無論是皇帝、太後還是王公大臣們的心裏也都安定了不少,而接下來的事情自然就是商議怎樣結束戰爭,返回北京。不過就在新年以後,海外華人擊敗了八國聯軍,收複了北京,這消息傳到西安之後,到是大為鼓舞人心,有官員向朝廷建言應大加慶賀,但被慈禧太後以國事危難之際,當一切從簡為由拒絕。

而就在這時,李鴻章為海外華人代遞的歸附表,連同李鴻章的一份密奏也送到了西安。

歸附表的內容到是沒什麼問題,隻是介紹海外華人的來曆,以及表達希望回歸中華之地的心願,並請求淸廷收留等等,言辭之間到也十分恭敬。但李鴻章的密奏可就不同了,不僅再次要求朝廷立刻招撫海外華人,並且還向朝廷轉達了海外華人的要求,他們希望將整個山東省都做為他們的封地,效清初三藩之舊事,尊朝廷為正朔,而藩地內務自治。

因為是一份密奏,因此看到的人並不多,除了慈禧太後、光緒皇帝之外,就是幾位軍機大臣和重要的王公大臣,一共不超過10個人,就連慈禧太後比較親信的岑春煊、吳懷等人也由於官職太低,都沒有資格知道這件事情。但盡管如此,李鴻章的這份密詔還是令知道的人大為震驚,海外華人的胃口也未免太大了吧,要把整個山東省都做他們的藩地,內務自治,那不就是變像的國中之國嗎?

自從平定了三藩之亂以後,清廷就從來沒有在主要的領土上設藩自治,就算是每一朝都會封不少的親王、郡王,但這些王爵隻是虛銜,別說是像三藩那樣自立為一國,就連像征性的封地都沒有過。那怕是在蒙古、新疆、西藏這些地方,也隻是部份自治,清廷要麼是在重要關隘節點設兵駐守,要麼就是用聯姻的方式,在當地扶植代理人。

而且一但設藩封建,那麼就算不封王爵也要封公爵,而清廷自從三藩以後,對外姓大臣,由其是漢大臣別說是封公藩,就是候爵也封得不多,就連曾國藩那樣,為清廷立下不世之功,最終也不過就是被封了個一等毅勇候。雖然論功勞海外華人要遠大於曾國藩,如果隻是封個公爵,到也並不算太過份,但要設藩自治,就算不是前所未有之事,但也是匪夷所思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