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又道:“皇上,你看由他們去天津可行嗎?”
光緒道:“太後定的人選,自是萬無一失。”
正如慈禧所判斷的,光緒確實是打了借助海外華人,來對抗慈禧的想法,當然現在的光緒確實不在是甲午、戊戌時那個盲目衝動的年輕人,經曆了近兩年的幽禁生涯,還有庚子國變的顛沛流離之後,光緒確實是成熟了不少,對世事大局也更清醒,他當然知道海外華人是不可能真的忠於大清,但對光緒來說,也並無所謂,畢竟自己這個傀儡皇帝當得也沒意思,不如奮起一搏、拚個魚死網破,當初光緒向慈禧要求回北京與各國談判,也確實存了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打算,那怕就是被八國聯軍殺了,也算是君王死社稷,總也好過這樣不死不活。
而且從海外華人的言論來看,曾多次提及要求清廷變法革新,這到是和光緒的想法一致,經曆過了戊戌變法之後,光緒對世界各國的政治體製也有了一些了解,知道現在世界各國的國體有兩種,一是君主立憲製,二是共和製;海外華人發行的介紹小冊子光緒也看過,知道海外華人過去在海島上實行的是共和體製,也就是美、法等國那種不設皇帝,隻設總統,而且總統設限期,這麼看來他們想篡位的可能性並不大,而光緒自己則讚同推行憲政,這個主張應該會得到海外華人的支持,這也是光緒心裏最大的底氣,也算準了慈禧不懂這一套。
對慈禧定下的人選,光緒並沒有異議,雖然他們都是慈禧的人,趙舒翹自不必說,而對慶親王,光緒更是再熟悉不過,在宮裏閑暇無事的時候,慶親王的福晉常宮來降慈禧打牌遣消,每次都會帶一隻木箱,裏麵滿滿裝著全是白花花的銀孑,而每次離開時,箱子都空著。據說有一次慶親王福晉回去時,還帶了小半箱銀子,結果被慶親王大罵了一整天。
在戊戌變法之前,光緒還有個帝黨的班底,而在戊戌政變之後,帝黨也徹底作鳥獸散,雖然在戊戌政變之後,有不少大臣反對慈禧廢除光緒,但這隻是出於對大局的考慮,並不表示他們都支持光緒,因此派誰去天津招撫海外華人都一樣,隻要是把海外華人招到西安來,自己當麵表示願意支持變法革新,推行憲政,相信一定能得到海外華人的支持。
太後親自點的人選,皇帝也沒有意見,自然就這樣確定下來了。而且出動一位親王,一位軍機大臣,也算是夠份量了,這時載漪出列道:“太後,慶親王仍是軍機領班,關係重大,不可輕易離開西安,臣不材願領旨去天津招撫海外華人。”
慈禧猛一睜眼,雙目中閃過一道寒光,冷哼了一聲,道:“你去湊什麼熱鬧,就在西安老實的呆著,就這麼定了。”
載漪的心裏一凜,低下頭去,不敢再說什麼?
慈禧當然知道載漪是什麼想法,其實和光緒的打算差不多,無非就是希望海外華人能夠支持大阿哥,說不定還會許給海外華人一些什麼條件。其實慈禧對大阿哥不滿,有很大一部份原因出在載漪身上,本來載漪隻是清廷的一個普通王爺,和其他皇室成員並沒有兩樣,但兒子被立為大阿哥之後,讓他們父子看到了取得大清最高權力的希望,但他們父子有限的政治頭腦,令他們在這個時候無法做出正確的選擇,相反做出一亗近似於瘋狂的事情。
就在慈禧向各國宣戰之後,大阿哥就公然在皇宮裏把皇帝稱為鬼子徒弟,而載漪更是帶著一批義和團闖進宮裏來,說是“尋找二毛子”, 並說皇帝是洋人鬼子的朋友,義和團們要“殺鬼子徒弟”。 這還了得嗎?今天載漪敢帶人進宮來殺皇帝,明天豈不是就要算計自己了?因此慈禧當場勃然大怒,首先下令將闖入皇宮的義和團員全部斬首,罰端郡王一年的俸祿,將大阿哥抽20鞭子,以示懲罰,並且當場嚴厲的申訴載漪:“你自己覺得是皇帝了嗎?你以為當國事混亂的時候,就可以隨便胡鬧了嗎?我能立你的兒子為大阿哥,就能立刻廢了他!”從那以後,這對父孑才算是老實了不少。
不過慈禧到底還是沒有廢了大阿哥,別看慈禧說得輕巧,可以立就可以廢,但廢立太子這樣的事件,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不是能隨便做的,不僅不能隨便立,也不能隨便廢,何況大阿哥是慈禧一手策立的,又被慈禧一手廢除,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而且當初立大阿哥,就是打算隨時用他來取代光緒,現在把大阿哥廢了,這不是等於坐實了光緒的位置嗎?因此,盡管慈禧並沒有廢了大阿哥,但卻對載漪父子進行嚴格的約束,這次自然不會讓載漪去天津招撫海外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