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定人員的同時,選擇曲目的工作也在進行中,不過這一項工作就要簡單得多了,因為就從舊時空裏的主旋律歌曲中挑選就行了,都是現成的,隻是要去掉那帶有明顯時代特征又不容易修改的歌曲,最終選定了26首歌曲,基本都是高唱主旋律、正能量爆表的歌曲。名單為:

鬆花江上

長城謠

黃河頌

黃河大合唱

龍的傳人

我的中國心

中國人

故鄉的雲

英雄戰歌

歌唱祖國

我的祖國

祖國頌

團結就是力量

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萬裏長城永不倒

東方之珠

七子之歌

人員、曲目都選定以後,接下來自然就進入排練階段,而這也是音樂會能否成功的關建階段,而且留給責任小組的時間並不多,總計隻有15-20天左右。而這些工作僅僅隻靠責任小組的7個人能夠顧得過來。

因為合唱並不是簡單的多人齊聲唱歌,其實也是有多種形式,包含有同聲、混聲齊唱; 輪唱、領唱合聲、二部、三部、四部等合唱、無伴奏合唱。有伴奏或無伴奏合唱、二重唱、三重唱等等,但這一次表演畢竟時間緊張,而且參加的人員也基本都是外行,因此不可能玩出太多的花樣,但也不能搞得太簡單,大部份歌曲都是釆用混聲齊唱和領唱加合聲的形式,也有少數是純合唱,如義勇軍進行曲,還有黃河大合唱則是用了二重唱的形式,還有七子之歌是用全少年組合唱等等,基本上每首歌都有不同的編排。另外還有節目的編排、舞蹈設計、服裝等等,可以說是工作任務是相當的繁重。

好在是所有樂隊的成員在完成了自己的排練項目之後,都十分熱心的幫忙,指導合唱組演唱,參與舞蹈表現的設計,演唱者與舞蹈者之間的互動、以及整個音樂會節目的編排工作,甚致是舞台布置、服裝的討論和工作,一個個都是幹勁十足,到是大大緩解了責任小組的工作量。

原來經過了大半年沒有正經事情可做之後,樂隊的這些人都有些憋不住,因為在這個時代沒有網絡、沒有WIFI,對現代人來說,這幾乎就是地獄般的生活,就是宅男也忍受不了,何況搞樂隊的人都是性格較為開郎外向的人,隻覺得空虛無聊到了極點,現在終於有了正經的事情可幹了,而且還算是自己的專業本行,這些人自然都拿出十二分幹勁來,其熱情勁頭,要遠遠超過舊時空,有不少人甚致都感歎,如果早這麼努力,在舊時空裏早就己經成名了,那還用得著跑船表演嗎?

就這樣經過了十六天的嚴格刻苦排練,其中又進行了兩次釆排,這整個音樂會又進行了一些修改終於基本定型,而今天是一次正式試演,同時也是在天津的最後一次釆排,明天下午,演唱團就要乘船出發去上海,而木林己經帶著幾名技術人員和一套音響設備在兩天前就去了上海,開始音樂會的前期準備。

試演是在利順德飯店的大宴會廳裏進行,並且請來了約150餘名觀眾,其中穿越者有40餘人,基本都是領導層,五名執委中,王雲鵬在青島、肖建軍在大沽口,夏博海、秦錚、徐濟超全部出席,另外還邀請了天津的各國領事館成員和一些商人,約30餘人,其他則是天津的地方名流、仕紳人員,還有就是清廷的欽差大臣一行人員。

這一方麵是責任小組展示一下這十幾天以來努力排練的成果,另一方麵也是讓參演的人員感受一下正式演出的氣氛,並增強臨場演出的經驗。另外還有一個目地,就是看看這個時代的人對這場音樂會的反應,這也是關係到這次輿論反擊的成效。

慶親王、李鴻章、趙舒翹等人都是下榻利順德飯店,也聽到合唱排練的歌聲,並且看到大量麵貌較好的男女、還有少年進出,而且也隱約的聽到過一些什麼音樂會的說法,隻不過這一次他們都是本著低調做人的原則,因此對此並沒有多問。卻沒有想到海外華人會請自己觀看這個什麼音樂會。

在庚子國變以前,慶親王到是常進宮陪慈禧看戲,以為海外華人的音樂會也就和唱戲差不多,因此也頗感興趣,想看看海外華人的戲劇到底有什麼出奇之處的,當然這也是由於這一趟來天津的差事也辦得不錯,現在慶親王的心情大好,才有這樣的閑情逸致。

而李鴻章到底是見識得多,知道這種音樂會和中國的戲劇不一樣,而是洋人們興起的玩意。以前李鴻章出訪歐洲的時候,曾在法國、英國、德國等受邀觀看過歐州的音樂會或歌劇,但一來中西文化有別,二來是語言不通,因此每次都惹得李鴻章昏昏欲睡,隻是奈於禮節,才不得不強撐著,卻沒有想到海外華人也好這一口,不過無論李鴻章願不願意,但海外華人的麵子不能不給。至於趙舒翹、張佩綸、李經方等人,則純粹是湊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