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和各國的談判,穿越者並沒有參與,不過每天的談判結束之後,李鴻章都會親自來找穿越者,說明當天談判的內容結果,因為李鴻章十分清楚,如果沒有海外華人點頭答應,就算是談成了也沒有用。
本來穿越者確定的基本原則是不割地不賠款,但李鴻章為了盡快和各談成協議,反複勸說穿越者,可以適當賠償各國一點銀子,這樣各國在麵子上也過得去,也好早日談成條約。而穿越者也考慮到,反正這銀子是清廷出,條約也是清廷簽,和穿越者並沒有關係,因此如果賠償少量白銀還是可以接受的,不過還是給李鴻章設定了一個上限,不能超過300萬兩白銀。
但割地,允許各國在中國內地駐地的事情,則是絕對不能通融,秦錚甚致警告李鴻章,如果割讓一寸土地,允許各國在中國內地駐守一兵一卒,那麼清廷就不用回北京了,自己就北京紮根了,也把李鴻章嚇出了一身冷汗,因此在談判中也死咬不放,甚致不惜以終止談判相脅迫,而各國也沒有辦法,雖然和海外華人談好了協議,但如果和清廷沒有談好,還是沒有用,畢竟現在中國的統治者仍然是清廷,海外華人現在還沒有取而代之的勢頭。而且現在各國也真拿清廷沒有辦法,於是也隻好答應李鴻章的要求,連賠款也隻有200萬白銀,比穿越者設下的上限還少了100萬白銀。
李鴻章將談好的條款發電給西安清廷以後,上至慈禧、光緒,下至文武大臣無不歡欣喜悅,到不是因為賠款少、不割地、不出讓主權,而是各國承諾不再追究清廷的責任,這也就意味著當初支持義和團的那一批官員,包括慈禧在內,都不會遭到淸算。
在李鴻章奉命與各國議和,初到上海時,就向清廷建議,立刻處置那些當初力主支持義和團與洋人開戰的官員以及皇親國戚。可以說當時西安的大部份官員都曾支持過義和團,也包括慈禧在內,因此當時確著是引起了一陣恐慌,也包括慈僖在內,老佛爺是怕洋人逼迫她還政於光緒,惶惶不可終日。
後來海外華人來到中土,這種恐慌情緒才安定了一些,而現在重開談判,不少人就了緊張起來,雖然穿越者不怕各國,但對於清廷來說,這仍然是惹不得的洋大人,如果洋人一定要追究那些支持義和團的官員,恐怕還是躲不過去。而海外華人是否會出麵保他們,誰心裏也沒有底,有人甚致想到,海外華人會不會想借洋人這把刀,把自己這些人甚致是太後都除掉,他們好掌控大權。
而李鴻章也十分清楚一幫人的心態,因此才將互不追究責任這一條放在第一位,以安撫眾人。結果就在當天,李鴻章便收到了清廷的回複,完全接受這些條款,並且要求李鴻章立刻和洋人簽約,以免夜長夢多。
不過最終的簽約還是要等到穿越者和各國之間的一對一談判結束以後進行,而就在這時,穿越者在上海舉行的展覽會、音樂會也終於正式拉開了帷幕,穿越者也邀請上海的各屆名流,來參觀、觀看。
展覽會、音樂會都是在上海張園的安塏第(Arcadia Hall)裏舉行。
上海張園位於位於威海路590弄,舊時空裏南京西路以南,石門一路以西的泰興路南端一帶地區,其地本為農田,1878年由英國商人格龍營造為園。1882年8月16日,由原籍江蘇無錫富商張叔和自和記洋行手中購得此園,當時總麵積21畝,起名為“張氏味蓴園”,簡稱張園。此後,張叔和又對該園屢加增修,至1894年,全園麵積達61.52畝,為上海私家園林之最。
張園是在從1885年4月17日正式對社會開放,最初入園收費,1893年安塏第落成後,又改為免費,但設立各種服務設施收取費用。
安塏第是張園裏最著名的建築,始建於1892年9月12日,由有恒洋行英國工程師景斯美(Kingsmill, T. W. )、庵景生(B. Atkinson,)二人設計,浙西名匠何祖安承建。以英文Arcadia Hall名其樓,意為世外桃源,中文名則取其諧音稱“安塏第”。整幢樓高大巍峨,分上下二層,還有一個龐大的中堂回廓,可容千人同居一室,樓側還有角樓一座,為當時上海最高建築,登高遠望,整個上海的景色盡收眼底。而且在安塏第門前還有一片廣闊的大草坪,可容納數千人,是舉行室內外大型群眾性集會的最佳場所。當然也是穿越者舉行展覽會、音樂會的最佳場所。
在舊時空裏,1900年前後,張園逐漸成為清末民間的上海大型集會中心和政治中心,是當時上海各界集會、演說的首選之地,諸如拒法、拒俄、拒日、拒美、保路、自治、紀念等各類重大政治活動,多數都在張園舉行。其中最為穿越者熟悉的事件之一是1909年,武師霍元甲在張園擺擂挑戰外國大力士奧比音,雖然奧比音臨陣脫逃,不敢應戰,但霍元甲正是憑此一戰而聲名鵲起,完成了從武師到武術家的升級。而站在曆史的角度看,這一戰最大意義在於繁榮了後世無數的影視屏幕。